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三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告别安稳体面的“大学教师”,风里雨里,我选择,我认了 。
从高校来到企业的这几年,我现在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和精彩 。遵从自己个性,告别他人眼中的单一标准,这种日子竟然如此痛快!
不敢告别昆明去“大理”,那就“就地解决”——另类逃离
在一个个焦虑又疲惫晚间放学后,我一遍遍的回想——自己活了快40岁时,才有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 。就这样被辅导班和成绩全力推着走,让孩子活成“单一标准”吗?
人生不能倒带重启,我再也不想让女儿像我一样纠结几十年 。
作为妈妈,我有责任给孩子选一门优质的辅导班,但是更有责任带着孩子“另类逃离” 。
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勇气离开昆明去大理——“逃离” 。不敢放弃现有的工作模式和生活环境,不能像那些“先锋”的父母那样,带孩子去各种创新学校 。在现有的环境下,“就地解决”是更贴合我们家庭实际的做法 。
我们被“名校”困住了
我的焦虑源头在于——我被“名校”困住了,因为“名校”名头太响,它的一切做法、标准被一头扎进来的我认为理所应当、完全正确,于是步步紧跟 。
以至于没有去细想真正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读“名校”姿势,一味让它的节奏打乱了孩子的成长节奏 。
正是因为这种对“名校”正确性的绝对信任,我把教育的重心都放在学校上,放在书本知识的全力钻研上 。时间久了,自己也内化成了评判标准单一的家长,稍微偏离标准一点点就不可遏制的焦虑 。
“名校”校园之外的真实世界什么样,生活姿态有多丰富,我都不关心 。
既然没有条件离开这样的校园环境,那我就一点点突破,在不能撼动的大环境下找到最适应孩子个性化成长的方式 。
玩不好也学不好,多给孩子放肆玩的机会
自认为不是一个看到孩子在玩就心里一“咯噔”的妈妈,但是在“名校”的大环境下鸡血久了,难免有时对“玩”也开始有了条条框框的各种限制和思虑 。
改变的第一步是,除了重视孩子的学业,我也开始重视孩子的玩 。在学习之外,一定要给孩子尽情玩耍的空间 。
以前,每天放学回来总是免不了啰嗦告诉孩子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作业 。孩子经常一写就写到睡点,而我也还会因为焦虑不停的给孩子“添砖加瓦”、另开小灶 。
实际上我发现,当孩子没有痛快玩的机会,她就容易在学习时想尽一切办法玩 。孩子在玩的“能量”上是守恒的 。
现在我改变了,孩子每天放学回来,我不再催个不停让她先写作业 。而是让她先去楼下骑会车、小区里散下步或者做她任何想做的事情,平衡一下孩子在学校一整天学习后的压力和疲劳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现在每天放学“玩好”再学 。
试问成年人上班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谁不是想“葛优躺”或者其他方式放松下?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这么多只要五块钱——这么美好的花市我此前却一直在忽略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昆明花市70块钱的“购买力” 。
每周二我们约好了去逛逛昆明的花市,任凭她挑选几支喜欢的花材,回来肆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审美力来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插花“作品” 。
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鲜花之城”昆明,怎么能对触手可得的城市生活之美视而不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