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高阳,头图来自:原文

吸收你信服的,尝试你能尝试的 。
别被既有观点绑架,也别着急去保护一种观点 。
我们总有自由探寻的能力 。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在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那么几个在当地人心中堪称“神校”的小学和中学 。
它们几乎垄断了优质的升学通路,城市江湖上流传的都是它们出品的“牛娃”传说 。当地的家长会将孩子送进那里作为育儿路程上的一大“成就” 。
然而,它们也像“围城” 。没有进去的“外人”羡而不得;进去的人也在“城内”纠结、焦虑甚至弃城而逃 。
不久前,我们刊登了上海家长“豆妈”的经历——《从上海优质小学转学到大理,这个妈妈为什么一点都不鸡血?》 。
这篇文章在我们的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后台涌入500多条共计4万多字的留言 。
很多读者说他们在这种“不一样”的育儿、求学经历中看到了向往的“理想国”,受到了感染和鼓励,甚至治愈了一些焦虑 。当然,也有人质疑、反对 。
没有谁的生活方式无懈可击,没有哪一种人生道路绝对正确,当然也没有哪一条育儿征途应该成为“标杆” 。
风花雪月洱海苍山,哪怕是美如大理,创新学校有点“理想国”的样子,我们也要说——它也许很好,适合你和你的孩子吗?
如果不能去“大理”,不焦虑的、创新的、未来的、通向幸福的教育就不能在眼前实现吗?
本文作者平静是童书妈妈读书会的昆明书友,她把女儿送进了昆明最好的小学 。入学之后却发现自己掉入了更深的焦虑,孩子也像不停旋转的陀螺得不到喘息 。
大理离上海的豆妈很近,离昆明的平静“很远” 。
但是不改变坐标的大环境,她也一样给自己和孩子创造出了畅快呼吸的小气候 。
也许,每个家长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一点事,多爱孩子一点,在成绩和学校的标准之外 。
去大理,很重要吗?
荣耀是名校的,焦虑是我的
2017年,经过一番周折后,女儿终于幼升小进入我们当地最好的公立小学 。在昆明,多少家长以孩子能进入这所小学为荣 。为了进这所“名小”,往往需要家长在孩子才刚进幼儿园就做准备 。
接到通知入学的信息时,惴惴不安了半年之久的心终于落定 。仿佛看到了开启美好未来的曙光 。欣慰孩子的人生已初步跨入了稳固之地,接下来的就是跟着“名校”按部就班就好 。
然而,入学前了解到的那些美好的理念、活动、作息在入学后很快成为梦幻泡影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一上小学孩子的作息就变得非常紧张 。
“名小”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我发现孩子每天为了考试而读书,刚上小学的孩子天天像在备战高考——每天睡不够觉的疲劳,从睁眼到闭眼的只有学习再学习 。
为了不掉队,作业之后还有各种补课、周末也要在全城各类优质辅导班之间穿梭……每天都拼的像一场战斗,看上去充实,但我的内心却被焦虑啃噬成了一个又一个空洞 。
那些喘不过气的焦灼时刻
学校门口、辅导班门口长椅上,妈妈们聚首在一起场景经常让我感到被焦虑的洪流瞬间吞没 。
听说了没有?小升初的新政今年又有变化了,校内排名不作数了 。
现在光学学校里的那点知识根本不行,必须去上课外拔高辅导,不然到小升初的时候,你哭都没地哭 。
你们在哪个机构上?学些什么?教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