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五 )


除了感知和经历,孩子还需要跟世界去联结,只有与世界联结,孩子才能体会到“我”存在的价值——“我”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独一无二、有喜怒哀乐的和社会价值的人,而不是一个为了读书而来到这个世界的标准化产品 。
疫情之初,我给孩子讲疫情,和孩子一起分析疫情的利与弊,孩子通过电视新闻了解了钟南山、新冠病毒、逆行的白衣天使、火神山中国速度……孩子也按学校的号召画抗疫小报,可是我终究觉得,我们和世界依然隔着层屏幕……写下的“抗疫”作文也很空洞 。
教育难道只能靠学校、书本和家长的说教吗?
要想让孩子能够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就必须要把她抛到真实的环境中去 。
疫情对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身边的人他们的工作生活怎么样了?
我鼓励孩子去采访小区楼下在疫情期间仍在工作的保安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疫情这样事关全人类的大事,难道只让孩子从屏幕中了解、然后写下“空洞”的作文吗?
开始孩子有些害怕,退缩了两次不敢上前,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向陌生人开口采访 。一开始她有点笨拙的背着采访提纲,聊着聊着就开始自由的发问、追问,这个过程都由她自己独立完成 。
有了这个疫情期间真实的采访经历,她发现——原来自己和这个世界如此的近,原来每个鲜活的生命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她开始真正体会到疫情对非漩涡中心的平常普通人居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
教育不是割裂的,而是顺应孩子的当下感知在递推式的前进的
当孩子了解到了——我和这个疫情有关系,我是历史当事人时,她开始真正去思考疫情带来的利与弊,她观察临街商铺的冷清和转让信息,进而思考疫情对家庭经济、社会经济的影响 。
为了寻找答案,让孩子尝试去了解金钱如何流动、公司的几种形式、股票的作用和影响,和我一起探讨家庭理财 。她还会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让我带她一起去理财 。
这时,我发现,当孩子不是孤立的、从校园里看世界的时候,他会发现他也是这个世界的组成,他会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和思考这个世界,从而尝试去参与和改变世界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别把孩子关在校园和书本里,教育都托付给学校是件太不靠谱的事 。
也只有这样,他们的体会才会和成长才会更真实,了解世界的角度才会更多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才会更深刻 。
联结让孩子实现了从我——他人——世界的外延的扩大与认同 。实现了从感受——思辨的成长和历练 。
当我看到孩子这种成长和思考深度的变化,原本焦虑的心获得了很大的安慰 。学校那几分的你追我赶,车轮式的辅导班内容,变得也不那么在意了 。
我放下了对孩子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也放下了我的焦虑
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让我从5G速度的节奏下慢下来,去思考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是“别人眼中羡慕的娃”还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能独立思考、有独特人格的人?
我学会了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正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亲子关系也由以前的一点就爆到现在的岁月静好 。对孩子的量尺也不再是之前的横向比较,而是变成了更关注孩子纵向的自我发展 。
其实,所有的焦虑,都源于作为家长的我,想要什么?高分数、好名次、三好学生、名校通知书,曾经的我作为家长放不下的就是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