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四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从花市回来,孩子总要摆弄花材,发挥创作一番 。
有一次,带孩子和几个小伙伴去郊外玩 。小河边一群青年人泼水玩,嬉笑打闹,相互泼个透心凉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都流露出羡慕渴望的表情来,我说去吧你们也去泼个痛快 。
身旁的几个妈妈有点担忧“没带换洗的衣服怎么办?泼湿感冒了可怎么办?摔倒了怎么办?”……
怎么办?大不了裹个大人的外衣回去啊!
几个平时里文静的乖宝女孩都雀跃欢呼了起来,各自拿着水枪不停的吸水、远射,甚至还去偷袭那些泼的不亦乐乎的青年人 。笑声、水声交织成一片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放下顾忌,尽情戏水,总要有一些童年肆意疯玩的时刻 。
水枪吸水太慢,干脆就那手泼,手的威力不够,就效仿大孩子们,把塑料板凳翻过来当盆使,瞬间功力大增……
反正全身上下湿透,那就尽情玩水,肆意“撒野”吧 。
成年人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处处修剪孩子“野生”的枝丫,因为当了太久的乖宝宝好学生,而没有肆意玩过的童年多么缺憾 。
再好的学校也不能当“药”吃,从校园之外从生活中获取幸福感知密码
最近,孩子爱上了李子柒,每天都要看李子柒的视频 。一天,她很认真的跟我说:“妈妈,我长大以后也想有这样一个小院子,我也种些菜,我想做饭给你吃 。”
看着孩子真诚向往的样子,我的心也为之动容 。我看到了她对美的感知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但是真正的农耕生活什么样,我和孩子其实都不知道 。
虽然我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不能像“先锋”父母那样离开昆明的学校去大理上创新学校,但是我可以跟孩子一起体验真实的农耕劳作 。
于是,我们便一路向西,到大理找了个小院子,带她一起去采山花、挖土豆、割包菜,真真实实的体验了一把田园生活 。

▲在大理,采花、挖土豆、割包菜 。
干完农活,回来的时候,孩子对我说:“妈妈,原来自己种菜真辛苦!不过我喜欢那种辛苦之后收获的感觉 。”
从视频里的李子柒式田园生活到真正流汗的劳作,虽然距离真正完整的农耕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这种从生活得来的体验比父母说教半天有效的多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学习插秧 。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不能带孩子去大理创新学校,可以带她到大理感受乡村 。
翻阅《三联周刊》,看到介绍美食:东北大拉皮 。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在家给我做凉皮的场景 。虽然以后几十年都再未曾做过,可当年的记忆依旧清晰在目 。随即叫着孩子,同她一起在家里体验洗面、做凉皮的乐趣 。
看着孩子做面筋的样子,我想,这种幸福的体验和感知,多年以后,她是不是也会带给她的孩子呢?
终于拼进最好的公立学校,我却想带孩子逃离焦虑漩涡

文章插图
▲做凉皮的过程繁琐又快乐,孩子时刻需要这种生活中感受幸福的能力 。
我真切地感到——只要把眼光和行动在校园之外的生活里多停留一会,就能治愈不少被刷题和上辅导班碾压过后的焦灼 。
说教是最没用的教育,让孩子和真实世界做链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