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 四 )



现在的我们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

文章插图

现在的我们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

文章插图
涉外大饭店 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 (2011)
但是为何“时尚、拍照、穿搭”一定是年轻人的专属,又为什么老人一定要让自己“被看到”,要融入青年人的流行文化呢?如果不被看到,会被谁抛弃?如果一个社会中的老人需要向青年人谄媚才能换取生存余地,那么只能说明这个社会本身已经发展失衡,对弱势群体也失去了其应有的包容度 。
王江山:热爱生活是年轻人的专利吗?显然不是 。任何年纪的人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力和资本,喜欢并追逐新鲜事物并不是青春的特权 。所以那些社交网络玩得飞起,懂时尚听潮流音乐的老年人,并不一定是为了自我标榜或者在模仿年轻人,更可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
无论多大年纪的人都追逐年轻是问题吗?也不是 。追逐年轻是人之常情,而不接受老去才是问题所在 。我们不应该提倡一个,就贬损另一个,而是应该即欣赏年轻,又欣赏成熟,更允许一些人自在的老去 。“不给年龄”设限是对的,但要求“每个年龄都精彩”却太没必要,因为人活着,不是为了要挖掘“不同年龄段”的美,而是哪怕某个年龄不美,也没有关系,毕竟美不美、精彩不精彩,不是判断一切的核心价值,更不该成为人们生活的枷锁 。
赵冰:社会不是围绕老年人设计的,老人被社会考虑的关键词是“找个地方安顿”“维持” 。社会整体媚青,主要是消费推动,年轻人有消费欲望和消费力 。市面上给老人的商品,也大多用“买给爸妈”为口号,仍然是对年轻人喊话 。

现在的我们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

文章插图
年轻气盛 Youth (2015)
和现在的国内女权一样,“女性在恋爱地位上总是高男友一等”,主要是商业的鼓吹,所谓的独立女性主要是“有能力买买买的女性” 。当代社会是商业逻辑运转起来的社会,商业上没有多少给老人的消费空间,就没有把老人供起来当上帝的必要,老人在社会自然会步履维艰 。
当我们开始同情老人,是不是进入了一个更大的歧视?
N:前阵子社交网络上“老人不知道健康码而被拒绝乘公交地铁”的讨论,最后大多以“老人应该同情”收场,认为社会应该给这些老人多一些关注 。然而,当我们以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对待老年人时,又默认了老年人可以是“失败者” 。但在如今绩效崇拜的社会里,默许一个人“失败”,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把 ta 隔绝在外 。如何看待那些“落后于时代,格格不入”的老年人?又该如何从他们身上想象年轻人老的时候?
薛晨如:有人说,看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发达,应当看其对弱势群体的包容程度 。在疫情期间,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推出了防疫 App,并宣传建议用户自行安装 。但这些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 。一刀切是容易的,但一刀切的背后是否有配套可行的应对与宣传机制呢?

现在的我们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

文章插图
45周年 45 Years (2015)
我想人对他者的同情心不是以年龄作为衡量的 。你可以对一个因为没有健康码而无法坐地铁的老人移情,也同样可以对一个外卖超时急得手足无措的小哥施以援手 。况且为什么老人一定是弱势群体呢?在坐拥房产的老人眼中,或许我们这些年轻的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吧 。
王江山:有一次我在地铁站帮一个老奶奶换乘,才发现从老年人的视角来看,北京的公共交通非常不方便,比如站内指示牌小,标识文字也小,很多关键信息标注的不明确 。而且可能由于不是早高峰的关系,站内看不到工作人员 。事后我想,这种出行方案对老年人来说太不友好了,北京这种老龄化严重的大城市尚且如此,其它城市估计也不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