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王江山、薛晨如、赵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当代,老年人是难堪的 。
由于知识垄断被打破,年长者的“经历”优势早已经不在 。变老不再有让人期待的地方 。除了上流社会掌握大量资源的老人外,“变老即意味着被社会抛弃”已经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一个事实 。除了时不时出现的模仿年轻人穿搭、潮流运动的被商品化“个性老人”,以社交网络为主要话语权场的如今,老人集体失声 。
政治正确高喊“消除年龄歧视”的同时,年轻人越来越惧怕衰老,是谁在制造年龄焦虑?我们又该如何摆脱年龄焦虑?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落后于时代的老人”,又如何从他们身上想象我们的老年?
本期圆一桌,我们聊一聊“老年青年” 。为什么当代的年轻人,还没长大就老了?
本期嘉宾
王江山:科学史博士在读
薛晨如:风景研究博士在读
赵冰:自由撰稿人
为什么当代的年轻人还没长大就老了?
N:80、90 一代,常常被认为“还没长大就老了” 。变老的焦虑越来越年轻化,二三十岁自称老阿姨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不少年轻人二三十岁就开始买养老保险,开始用抗衰老的护肤品 。如何看待“年轻人的年龄焦虑”?
薛晨如:除了被商业广告所兜售的焦虑影响之外,年龄焦虑似乎确实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层面的一个日渐显著的特征 。年轻人的年龄焦虑与其说是对生理年龄本身的关注,不如说来自个体在社会中的不安全感,以及 peer pressure 所带来的压力 。

现在的我们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

文章插图

现在的我们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

文章插图
爱 Amour (2012)
焦虑的产生与竞争关系中的危机感相关 。就像中产焦虑者们随时担心失去“中产阶级”的准入门槛一样,对年龄焦虑的主要群体恰恰是还拥有青春却又随时担心失去年龄红利的人 。初出校门的实习生可以因为“年轻没经验”得到谅解,一个从业三五年的职员犯错误则会被视为能力差和不够专业 。这种焦虑感是即使靠自称老阿姨来自嘲也无法消解的 。
在社会机器的滚滚车轮下,你想独善其身却发现不进则退,后浪摩肩继踵奔涌而来——他们读国际学校、会八门外语,业余爱好是冰球马术和滑雪,手握常春藤毕业证,却在跟你竞争月薪一万的产品运营 。而你有什么呢?办公软件一年一换,你的阅历和工作经验渐渐不再匹配这个行业,你想就地躺下却意识到自己离财务自由还相去甚远,怎么办呢?只能一边焦虑一边爬起来,涂着抗衰产品买起商业保险,重新投身到人潮之中 。
王江山:现代人在临近 30 多岁时感受到的年龄焦虑,也许并不是矫情和自我标榜 。一个有些牵强的假说是:人类的大脑还没能适应如今很多人都能活到 70 岁这种情况,毕竟,在资本主义兴起和现代医学诞生之前的万年之中,人类的平均寿命不到 35 岁 。
随着公共服务进步、营养改善和医学技术发展,到 20 世纪中叶,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到了 45 岁,到 20 世纪末,发达地区人口的男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 71.1 岁和 78.7 岁(以上数据来源于 wiki),也就是说,人类寿命大幅度提高的历史不过半个世纪,所以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很有道理的 。也许人类的大脑还停留在那朝生暮死般的万年的岁月中,所以越靠近 35 岁(百年前的平均寿命),人们越焦虑 。

现在的我们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老了?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