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二 )


和客户开会,莫名其妙被臭骂了一顿,出门的心情很不爽;
女朋友想去逛街,你想看电影,大家都不想退让,女朋友生气,你也郁闷……
我们的绝大部分的苦恼正是源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老板的、父母的、配偶的、同事的、老师的、朋友的 ……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我们没有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
04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要获得自由,你不得不付出这些代价: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
有人可能会说,道理都懂,但我还是没有勇气 。
有价值就有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所以你生来就有这勇气 。
人只有在能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而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主观上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
但所谓讨好,实际上是通过贬低自己的价值,来抬高别人的价值 。我们要摒弃“牺牲自己,讨好他人”获得价值感的病态模式,从自身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感 。唯有在我们发现自己价值的时候,才具备了让自己真正自主和自由的勇气 。
存在即是价值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不要用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
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不是吗?哪个人的存在对家人不是一种价值呢?
此外,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平等关系、多鼓励别人,都能够带给我对别人有用的实际感受,继而增加勇气 。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里说的那样: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
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想要自由地生活 。
05做真正的自己,让自己过得更好,并不是让你任性自私,旁若无人地任意横行,而是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
前文说“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时也不可以发怒,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事实可能相反,很多人都会“双标”,所以各种问题和争吵就出现了 。
朋友赖赖和母亲关系紧张,放假也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母亲整日逼她相亲找男朋友,她不想将就,而母亲总会横加指责,甚至对她进行各种贬低 。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好”之类的话,但是,父母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支配欲 。
如果父母能明白婚姻是儿女自己的课题,不但自己会少很多烦恼,家庭矛盾也会少很多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