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12年:阿里云“长征”的7次关键抉择( 三 )


大家齐声说信 , 并预测将在2012年实现这一目标(2012年年底淘宝天猫GMV破万亿) 。然后王坚问大家 , 到时候客单价会不会变 , 大家认为电商红利期 , 用户增长但是客单价不会太变 , 预计届时还会在百元左右 。
然后王坚问大家 , 届时用户需要的搜索次数 , 每件商品需要多少张图片会不会变 。大家都认为不会大变 。然后王坚做了一道算法 , 震惊了所有人 。
一万亿除以100 , 需要100亿次交易量 , 100亿次有需要几倍的搜索和图片存储量 。将这些数据折算后 , 王坚又计算出届时阿里需要购买多少EMC的存储 , 多少Oracle的数据库 , 多少台IBM的小型机 , 而购买这些产品需要200亿元 。
当时还在免费的淘宝 , 面对未来天价的设备采购费用 , 都不由得赞同全力开发云计算 。
王坚也向与会大佬 , 强调开发云计算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亚马逊业务达到这一业务前 , 也是开发了云计算 。不仅从成本层面考虑 , 谁都无法保证 , 业务达到这一量级后 , “IOE”还能否保证业务稳定运行 。
此后自主研发分布式存储系统、飞天5K计算平台等硬核技术 , 阿里云一步步从无到有 。
这场变革并不容易 , 直到5年后的2013年5月17日 , 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型机在支付宝下线 , 才正式宣告“去IOE”战役的终结 。
「飞天」技术就是业务
那个用来替代IOE的云计算系统 , 在2008年10月24日正式得名“飞天” 。
回顾阿里成立的前一个十年 , 总是“技术跟着业务跑” , 技术始终受业务牵引而有多变动 。
直到2009年9月10日 , 阿里巴巴十周年年会 , 阿里云子公司成立 , 大船航向才有所转变 。这400多人的团队开启了中国最早研发云计算的历程 。
“拿来主义盖不起高楼大厦 , 自主研发的云才能走更远” , 曾任阿里云总裁、现任蚂蚁集团CEO胡晓明说 。
2009年早春 , 一群人聚在北京汇众大厦203室 , 飞天第一行代码“## Created at 2009-02-19 by Apsara”诞生 。到2019年这十年的时间里 , 阿里云的工程师换了至少五代 , 早期核心团队成员只剩20% 。
但早期 , 所有人都在摸石头过河 。在第一届云栖大会时 , 还没有人能讲得清楚云计算 , 许多人把包括王坚在内的云计算簇拥着称作“疯子”、“大忽悠” 。但马云和阿里却笃定 , 云计算是未来 。
项目持续赔钱 , bug频出 , 团队出走 , 当公司内质疑四起时 , 阿里内网上甚至质疑王坚是骗子 , 叫马云别信他的话 。但马云直接说 , 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 , 投个十年 , 做不出来再说 。
在当时 , 云计算在国内是“技术无人区” 。2012年BAT论道云计算 , 李彦宏还在提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 , 马化腾认为云计算要在阿凡达时代才能实现 , 只有马云说:“我们不做云计算会死 。”
关于“阿里云要被撤掉”的传闻直到 2013 年才彻底消失 。那一年 , 飞天单一集群能力达到5000台 , 成为全球第一家对外提供这一能力的公司 , 算力底座宣告落成 。
没有飞天 , 阿里不会成为今天的阿里 。正是从飞天开始 , 技术在阿里的功能角色发生突变 , 技术与业务的关系 , 从“技术服务业务”变为“技术就是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