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只想展现最 好的钧窑在世人面前

【钧窑:只想展现最 好的钧窑在世人面前】钧窑生产的发展时期 。金世宗继位后,大力发展生产,河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新的发展 。此时,钧窑产品逐渐丰富,质量依然精美,天青釉钧瓷的釉色明丽光亮,显得较强艳,开始加施形状规整的红彩(图十) 。除钧釉瓷、青釉瓷外,白釉和黑釉瓷器的数量开始增加 。在金代,钧釉瓷从供应上层的高 档瓷器,逐渐演变成既美观、又易于制作的大众化产品 。因此,这一时期成为钧窑中落以后的恢复、发展时期 。

钧窑:只想展现最 好的钧窑在世人面前

文章插图
钧窑瓷的开片非常漂亮,有冰裂纹,袈裟纹,无规律,又似有规律,且大部分开片很浅 。在正对反光处看,斑纹里面被水垢填满,有鼓出的感觉,但侧视没有,而仿品,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如同真正的哈利光与做旧的哈利光的区别,前者活,迎光处有,偏光无,而仿品怎么看都有,没有变化 。顺便加入河南青瓷的开片,细碎的芝麻纹很美 。
有人认为钧窑的必备特点就是釉面具有“蚯蚓走泥纹”,这不完全正确,只能说是特点之一 。
钧窑:只想展现最 好的钧窑在世人面前

文章插图
明代仿宋钧瓷很少见,世上论述不多,文献也难觅其踪,但它的存在,特别是其仿宋的效果,那种老道精湛的技艺,确实为后世仿钧瓷树起一杆旗帜,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明代仿宋钧瓷主要集中于明中前期,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到宣德时可以说为明代瓷器的最 佳典范,所以钧瓷能在这一时期有好的仿造效果是有其根基的 。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窑的釉色,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窑变现象,因此每件器物的釉色各不相同,尤以红、紫为经典釉色,灿如晚霞,变幻莫测,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因此,对钧窑的评价有“钧瓷无对、窑变无 双”之说 。
钧窑:只想展现最 好的钧窑在世人面前

文章插图
钧釉中的紫色引人注目 。各种紫色是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 。钧釉的紫斑在工艺上是将青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 。后人对钧瓷的紫色的评价极高,近人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钧,其器皆纯色 。”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也是钧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钧窑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上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 。
北宋钧窑瓷器的器型大多以防古青铜器为主,这符合宋代瓷器的审美特征,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 。尊,花盆,盆托等器物的底部,常常刻有从一到十的数目,表示器物的大小 。有些还刻有“奉化”等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