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创业者为何“逃离”北上广?

年轻人仍然深前赴后继时,创造巨额财富的机会已经开始向别处转移了 。
创业一年多的时候,刘涛的公司账面只剩下几万块钱,仅够发一个月的工资 。
生死存亡之际,团队合伙人从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学同学那里筹集了 100 万元的投资,导师又帮着拉来了客户资源,团队获得「续命」 。
有了实际落地场景之后,团队加速推出新产品,不久后获得了武汉市政府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 500 万补贴,并拿到天使轮融资 300 万元,度过了财务危机 。随后,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并在 2020 年初完成了千万元级的 Pre-A 轮融资 。
刘涛的公司「恒力华振」在工业互联网赛道,瞄准的是装备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 。身处武汉,这种地缘的因素或多或少给了刘涛带来了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关键助力 。创业之前,他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博士后,因为不甘心做大企业的螺丝钉而选择了创业 。
「武汉做各类智能系统、数字化车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企业也非常聚集 。」这为他们开拓客户与产品应用提供了便利,也是他们选择留在武汉创业的原因之一 。
「工业互联网这个方向是比较新兴的领域,吸纳人才也是以年轻人为主 。而年轻人面临的压力首先就是生存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就是购房压力 。」房价、租金成本是影响刘涛选择武汉的另一个现实因素 。
「北上广这样的地方,年轻人基本没有能力去购房 。」而武汉的生活成本相比之下要低很多,而且每年有百万的大学生毕业 。在他看来,武汉是一个「人才洼地」,人才多,且综合人力成本相对较低 。
《2019 年基于京东大数据的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房价在近几年越来越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考量 。从 2018 年开始,北上广深的人口迁移都呈现净流出的态势 。与之相伴的,就是创业机会的转移 。
刘涛说,「北上广深更适合发展一些总部经济,或是一些金融中心,或是已经做到一定规模的、利润率比较高的,可以养得起高薪人才的公司,但工业互联网领域还没有这样的独角兽出现 。」
北上广不再是首选
悄然间,一线城市似乎不再是创业者的「圣地」 。
王兰也有类似的感受 。「以前做众创空间的时候,我们对创始团队所处的地理位置很重视,现在好像特别不在乎了 。」
之前,王兰负责腾讯众创空间生态的搭建,后来担任青腾大学总经理和生态合作部副总经理,接触了大量的独角兽级别的公司 。
「最近在推进 5G 产业合作这件事情上,我们没有特别区分这个创业者来自哪里 。这是近几年的趋势,这些企业的流动性或者创始人所在地的地域流动性,变得更灵活 。」她注意到这个现象 。
「前不久,有一家位于北京的企业,他们在寻找第二总部 。」她觉得,一家企业具备多中心,甚至从一线到二线城市的全覆盖,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趋势 。
北上广深不再是唯一 。「催生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地方政府对经济的支持和扶持 。这并不取决于创始人本身来自于哪里,而是取决于当地有没有好的人才,有没有好政策的引导,有没有好的场景去落地,这真的非常关键 。」
创业者的迁徙,与近些年人们谈论的产业互联网投资热潮、to B 投资热潮密不可分 。尤其是 5G 时代,「我们对于 5G 的理解和定义,认为它远远超于之前 4G、3G 带来的影响 。最重要的在于它把所有在之前看到的非常多的技术全部串联起来了,包括与产业的合作,与应用场景的结合 。腾讯或者是类似的创业公司,要思考互联网化这件事情怎么跟原本的产业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