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妇女网( 二 )


    (二)转移注意力 。
       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 , 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 , 都想弄个透彻明白 , 这原本是件好事 。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 , 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 。针对该幼儿的不良行为 , 一味的喝止 , 严厉批评 , 容易引起负面情绪 , 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最好的办法是转移他的注意力 , 一次我家亮亮拿着玩具乱扔 , 我看见了 , 并没有马上制止他 , 而是轻声问他:“你在干什么?”他激动的说:“我在打怪兽!”看着这满地的玩具 , 我灵机一动 , 说:“快数数你打了几个怪兽 , 给你个小筐盛着 。”他的行动马上从扔玩具变成了捡玩具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 , 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 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 , 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要求 , 把各项活动的要求制定成简单、易记的规则 , 或者游戏化、拟人化 。提醒幼儿按要求去做 , 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 , 而是受到一定的约束 , 对环境和他人有影响 。如不论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玩完玩具后告诉幼儿一定要把玩具还回去 , 送玩具“回家” 。小朋友都回家了 , 玩具也要回家 , 如果不送玩具回家 , 他们会想家会哭的 。玩具掉在地上一定要及时拣起来 , 不然玩具躺在地上凉会生病的等等 。这些游戏、拟人化的规则幼儿很容易做到也愿意接受 。要尽量让孩子自觉生发出对规则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 如将规则编成儿歌 , 贴在墙上 , 与孩子一起唱 , 这是将外在规则潜移默化为“内在需求”的一个好招 。此外 , 一味指责孩子只会造成双方情绪上的对立 。发现孩子有过线的行为 , 不必马上讲道理 , 过一会儿讲一个故事 , 把他的行为化为故事主人公的行为 , 在故事中昭示此种行为最可能带来的后果 , 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 。
     (三)冷处理
     当轻柔的暗示与严厉的批评都起不到作用时 , 如果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 , 家长可暂时不予理睬 , 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 , 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 , 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当无人理睬时 , 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 。事后 , 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 , 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例如孩子在吃饭前非吵着要吃零食 , 甚至在地上打滚 , 可采取暂时不劝说、不解释的方法 , 让孩子感到大人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 , 再跟他讲道理 , 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 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要因势利导 , 因材施教 , 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 , 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 , 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 , 避免采用强硬手段 。如果孩子一哭闹家长就满足他的要求 , 他就会认为这是达到目的好方法 , 以后就会常用这种方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家长对孩子的不正确的要求如果不制止 , 经常无原则的依从、迁就 , 无意中就培养了小儿任性的坏习惯 。对2岁以上的较任性的孩子 , 家长及时给予教育是可以纠正的 。对于孩子的正确要求 , 家长要给予满足 , 对无理要求要明确的回绝 , 而且要一贯坚持同一态度 , 不能以家长自己的情绪为转移 , 高兴时对孩子听之任之 , 不高兴时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