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旗手”年度成绩亮眼!靠什么业务才能大发展?( 四 )


除了头部券商,一些小券商也在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布局资管业务 。比如国海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向主动管理转型;积极挖掘市场机会,持续优化固收产品及策略,产品规模和产品业绩稳步提升;年内推出国内首个境外投资者北向持股跟踪指数,发行市场首单夹层增信汽车金融类ABS 。
国海证券2020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 。营业收入44.82亿元,创五年来新高,同比增长25.8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25亿元,同比增长48.73% 。尤其,投资管理业务主动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实现营业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21.98% 。具体来看,资管业务收入3.47亿,同比增长20.82% 。此外,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39.60% 。
券商资管借道谋求公募牌照
打“差异牌”成破局关键
近年来,券商资管子公司扩容明显,设立速度也逐渐加快 。据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目前券商设立的资管子公司已经有19家,包括国君资管、广发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招商资管、海通资管、财通资管等 。今年2月,中信证券也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简称“中信证券资管”) 。
据多位券商资管相关人士透露,为加速进军公募市场,各家机构都在快速构建覆盖权益、固收、量化、ETF、FOF等丰富业务线,并积极进行产品创新 。与此同时,在混业竞争时代,券商资管转型也面临处理底层资产、调整原有架构、重构制度及规则等难点,在新生态形成之前,转型必然经历一定阶段的阵痛期 。
2020年8月,公募基金管理人监管法规迎来了第二次修订 。证监会于当月就修订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监管层拟适当放宽“一参一控”限制,允许同一主体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即变为“一参一控一牌” 。
据证监会官网显示,已有国泰君安资管、五矿证券和华金证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申请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获批成立的19家券商系资管子公司中,就有13家持有公募基金牌照 。
上海一位头部券商资管负责人向采访人员透露,眼下券商纷纷设立资管子公司,是适应资管新规,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的路径之一,公司此前获批公募牌照预计4月份可以正式拿到 。
“券商资管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还是在于其主动投资能力上 。10多年来尽管银证业务一度蓬勃发展,但是像国君资管、中信证券这样的头部券商资管,多年来依旧深耕主动管理业务,在股票、固收、基金、量化、资产证券化等各领域的投研能力建设上投资了大量的资源 。”一位有业内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另一方面,大型券商的综合平台将会是券商资管的比较优势,券商资管在平台协同、资产端、资金端、渠道端等方面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而其自身投研和产品创设能力也将为公司创造出新的业务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头部券商尚无公募基金牌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一些券商在投研实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资源禀赋,政策松绑之下,若取得公募资格,其分羹公募江湖的能力不可小觑 。
战略三:金融科技投入力度不减
全面赋能前、中、后台建设
服务于财富管理转型和运营效率提升,券商金融科技转型近年来持续推进 。去年,线上服务成为不少客户和投顾的新选择,证券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也加速推进,多家头部券商的信息技术投入也维持高水平 。助力客户体验提升的同时,券商也将金融科技转型应用于员工培训、合规管理等方面,科技驱动业务创新的新时代也正在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