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 雨水节气如何科学养生( 三 )


雨水后 。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 。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 。下雨开始 。雨量渐渐增多 。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 。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 。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
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雨水到 。草木萌动 。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 。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 。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 。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
但是 。雨水季节 。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 。天气变化多端 。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 。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 。
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 。初春阳气渐生 。气候日趋暖和 。人们逐渐去棉穿单 。
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 。气温变化大 。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 。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 。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 。因而易感邪而致病 。
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 。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 。乃至心神不安 。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 。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 。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 。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雨水后 。春风送暖 。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 。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 。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 。注意锻炼身体 。增强抵抗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
雨水节气中 。地湿之气渐升 。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 。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 。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
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 。可以适当地进补 。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
这时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 。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 。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 。
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这时冷暖空气的交锋 。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 。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 。
此时这一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 。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 。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 。即便先人们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 。也是恰如其分的 。
雨水时节 。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 。这时的小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而此时的雨量又是全年最少的时段 。
从《1971~2000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 。我们统计了2月份石家庄、太原、北京的平均降雨量分别只有7.4、5.2和4.9毫米 。真可谓“春雨贵如油” 。
西北、东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 。我国的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 。
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 。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 。天气仍以寒为主 。降水也以雪为主 。
西南、江南地区
雨水期间 。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 。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 。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
按照四季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 。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 。春天便开始了 。
一般来说 。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 。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的"春分"时节才能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