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怎么分辨陶器和瓷器?

对于陶器和瓷器,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多朋友不知道怎么分辨,那么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怎么分辨陶器和瓷器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这些问题,以供参考 。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怎么分辨陶器和瓷器?

文章插图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1、概念
陶器以粘土为胎,经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瓷器是一种由高岭土、瓷石等组成的,经混炼、成型、煅烧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绘的物器 。
2、烧成温度
陶器烧成温度低于瓷器,陶器烧成温度比较低,在700—1000度之间;而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都在1100度以上 。
3、原材料
陶器一般使用瓷土制作,材料常见;瓷器以高岭土为主,十分独特,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矿土粘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 。
4、釉料
陶器分挂釉和不挂釉两种,不挂釉的就不说了,挂釉的陶器在较低烧成温度下就可以形成;而瓷器的釉料有两种,一种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另一种也可以在高温素烧好的胎上再挂一层低温釉 。
5、透明度
陶器很薄,但是不具有透明度;而瓷器,无论胎体薄厚,由于材料与制作工艺的原因,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
6、硬度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硬度较差,甚至有的用利器划出沟痕 。而瓷器的烧成温度高,坚硬度高,耐热度强 。
7、密度
陶器密度低,透气性比较好,吸水性较强,因此很适合泡有年份的茶,普洱茶等 。而瓷器密度低高,能更好的散发茶叶的香气,呈现茶汤的色泽,红茶、茉莉花茶等 。
8、吸水和声音
普通人可以通过吸水和敲击的声音来判断瓷器和陶的区别,瓷器几乎不吸水,而且敲击带有一种清脆的声音,陶器一般都有一定的吸水性,且敲击声音“迟钝” 。
9、颜色
瓷器的颜色胎有色白、看上去像半透明,有的呈现灰、黑等颜色,断口在显微镜下与玻璃相近;陶器胎有红、灰、白等颜色,不透光,断口略微粗糙 。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怎么分辨陶器和瓷器?】怎么分辨陶器和瓷器?
1、听声音
瓷器的敲击声响非常清脆,甚至会有金属声,传热也慢;陶器则因为胎质疏松,会有细微气孔,敲击声远不如瓷器清脆,声音闷闷的 。
2、吸水率
陶器的吸水率也要远远高于瓷器 。用陶器盛装酒水等液体会产生渗漏现象,而瓷器的胎质密度高,加上表面施加了高温釉,几乎不会吸水、渗水 。
3、施釉
陶器大部分都不会施釉 。彩陶和彩绘陶都属于施彩而非施釉 。后来虽有一些陶器因为特殊原因施釉,但因为陶器烧制温度低,容易剥落,所以直到唐代,釉陶的烧制开始走向成熟和鼎盛 。而专业瓷器鉴定瓷器绝大部分都会上釉,而且一般是不易剥落的高温釉 。虽然也有二次烧制,在高温素胎上挂低温釉的方法,但是不算多见 。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怎么分辨陶器和瓷器?

文章插图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两者缺一不可?
说到陶瓷材料,难免将陶与瓷分开来谈,我们经常说的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两个种类的合称 。在创作领域中,陶与瓷都是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陶与瓷却有着质的不同 。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不在于有釉没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汉代琉璃釉器(俗称:汉绿釉)、唐代五彩琉璃器(俗称:唐三彩)等等 。
瓷器也可以无釉,如白瓷素胎器,由于质地洁白细腻,所以没有人会把它看成陶器 。其实商周至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采用瓷石生产的所谓硬质陶器,其胎质已经达到瓷化程度,敲击之声清脆悦耳,也应当属原始瓷范畴 。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 。
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 。
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 。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 。
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 。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了,可见,陶器和瓷器在很多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大家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下分辨的方法,具体的可以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