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治疗药物( 三 )


可能不良反应有:感冒样症状,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下降),食欲减退,消瘦,脱发,精神抑郁等 。
3.2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我国商品名为“贺普丁”)是美国FDA于1998年12月批准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的另一种药物,只有抑制病毒复制功能,推荐治疗方案为每次口服100mg,每天1次,疗程至少1年 。可能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治疗9个月后需检查病毒变异,防止耐药情况发生
3.3泛昔洛韦: 泛昔洛韦(商品名为“丽珠风”)为另一类核苷类似物,作用机制类似拉米夫定,推荐方案为每次口服0.5g,每天3次,疗程至少4个月 。
3.4免疫调节剂: 胸腺肽a1(商品名为“日达仙”)为免疫增强剂,通过增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作用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一般与a-干扰素或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推荐方案为每次皮下注射1.6mg,每天1次,连续4天后改为每周2次,疗程4-6个月 。
4.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监测血清ALT、HBVDNA、HBeAg/抗-HBe,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 。
3.乙肝用什么药物治疗
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 。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 。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
一.急性肝炎的治疗
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 。
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 。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 。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 。
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 。
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
二.慢性肝炎的治疗
主要包括抗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中医药治疗、基础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因病情易反复和HBV复制指标持续阳性,可按情况选用下列方法:
1.抗病毒治疗
对慢性HBV感染,病毒复制指标持续阳性者,抗病毒治疗是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抗病毒药物,效果都不十分满意 。应用后可暂时抑制HBV复制,停药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使原被抑制的指标又回复到原水平 。有些药物作用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由于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限,且仅当病毒复制活跃时才能显效,故近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倾向于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
(1)干扰素(Interferons,IFN)是目前公认的对HBV复制有一定作用的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①阻断病毒繁殖和复制,主要通过抗病毒蛋白(AVP),导致mRNA裂解,阻止HBV复制;②诱导受感染肝细胞膜Ⅰ类MHC抗原表达 。促进Tc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效应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基因工程干扰素,包括干扰素α-1b、α-2a、α-2b 。①重组干扰素α-2b(干扰能,Intron A):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周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3~6月 。
HBeAg及HBV-DNA转阴率可达30~70%,抑制HBV复制效果肯定 。但绝大多数仍HBeAg持续阳性,可能与HBV-DNA整合有关 。
②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干扰灵):每次200万~6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2个月,近期HBeAg转阴率55% 。
干扰素的疗效,各家报告不一,HBeAg阴转率一般在40%~50% 。为了提高疗效,有用皮质激素撤除后再用干扰素,但需注意病情较重的慢活肝忌用,否则可使病情恶化 。对认为 由前C基因突变的HBV感染者,即抗-HBe阳性、HBV-DNA阳性的慢性肝炎,采用大剂量干扰素,疗效不理想 。β及γ干扰素对HBV复制疗效不如α-IF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