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治疗药物( 四 )


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①慢活肝优于慢迁肝;②女性较男性疗效好;③ALT增高者疗效优于ALT正常者;④HBsAg、HBeAg、HBV-DNA效价低者疗效较好;⑤未用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者疗效较用过无效者好;⑥剂量与疗程,大剂量与长疗程者似较好 。
副作用与疗程长短、剂量大小有关 。最常见是“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 。但继续应用或减量后常逐渐减轻 。
多为一过性发热,常见于首剂,未发现和疗效的关系 。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停药后常自然恢复,不能影响治疗 。目前多认为与其他抗病毒药或免疫调节药联用、可能提高疗效 。
(2)无环鸟苷(Acyclovir,ACV,国产阿普洛韦):此药为核苷类似物,对各种DNA病毒有抑制作用,它在体内经胸腺嘧啶激酶(TK)活化转变为具有抗病素活性的三磷酸无环鸟苷,后者具有抑制DNAp和中止病毒DNA链延伸作用,因此对具有TK的病毒如疱疹病毒作用较好,HBV不具有TK,故作用一般,多认为与干扰素合用疗效较好 。用法为每日15mg/kg,分上下午稀释后静脉滴注,持续2小时,每日1次,连用30日,然后停15日再用15日,疗程为60日 。
国内报告疗效不一,效果不如α-干扰素 。
(3)阿糖腺苷(Ara-A)及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两者均为嘌呤类似物,能选择性抑制病毒DNAP和核苷酸还原酶活性,阻止DNA型病毒复制 。由于Ara-A、Ara-AMP副作用较大,近年已少用 。
(4)聚肌胞(PolyI:C):为人工合成的干扰素诱导剂,国内应用较久,疗效一直未能肯定 。对慢乙肝疗效不显著 。用法为4mg,肌肉注射,每周2次,疗程3~6月 。
2.免疫调节药 目的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 。
(1)胸腺肽:通过影响cAMP而增强T细胞活性 。用法为每日10~2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疗程2~3月 。
(2)白细胞介素2(IL-2) 能刺激免疫效应细胞增殖及诱生γ-干扰素 。用法为每日1000~2000U,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28~56日 。部分患者HBeAg转阴 。
(3)淋巴因子激活性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ited Killer Cell,简称LAK细胞),系用淋巴因子(如IL-2和γ-IFN)刺激其前体细胞而得 。国内报告可使部分患者HBeAg及HBV-DNA转阴 。
3.保护肝细胞药物
(1)益肝灵 由水飞蓟草种子提取的黄体甙,可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 。用法为每次2片、每日3次,疗程3月 。
(2)强力宁 自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损害有效,对肝炎治疗,以降酶作用较好,停药后有反跳 。现有同类产品甘利欣注射液,经研究降酶效果优于强力宁 。用法为150mg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2月,注意对心、肾功能衰竭、严重低血钾、高血钠症禁用 。孕妇及婴幼儿不宜用 。
(3)齐墩果酸片:用法为80mg,每日3次服用,疗程3月 。联苯双酯,用法为15~25mg,每日3次服用,转氨酶正常后减量维持,疗程6月 。均有降酶作用 。
三.重型肝炎的治疗
参阅暴发性肝衰竭治疗部分 。
四.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治疗
凡有HBV复制指标阳性者,适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首选α-IFN 。
【乙型肝炎治疗药物】总之,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经药物研究指出,其关键在于药物能否抑制HBV的超螺旋共价闭合环形DNA(ccc DNA),而现有抗病毒药对肝细胞核中病毒cccDNA无作用,故停药后cccDNA重新工为病毒复制中转录的模板,病毒复制 。近来肝炎的生物靶向治疗有报道,反义核糖核酸可封闭病毒复制的关键编码基因,这种基因水平的靶向治疗可能给乙肝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