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调理脾胃常用穴位( 三 )


如果你想用协助治疗快速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 那么可以配合捏脊 。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 , 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 。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 , 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 。
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 , 务使卧平、卧正 , 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
还可以提捏每捏3次提一下 , 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 , 称“捏五提一法”这些手法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
还可用助消化药(如妈咪爱、胖得生、利倍壮等) , 效果不显再用健脾药 , 如小儿健脾冲剂、醒脾养胃冲剂、保和散、婴儿素等来协助治疗 。
你给孩子艾灸的这些天你已经看到了疗效 , 在坚持治疗10天左右 , 孩子还会有更好的状态 , 的时候可以改为保健灸 , 隔天一次或一周2-3次 , 这样巩固治疗一段 , 在从饮食上 , 锻炼上给予调整 , 相信你的宝宝就会很快康复的 。长期施灸也没有副作用 , 不过宝宝如果已经很健康了 , 就不要总艾灸了 。
4.艾灸调理肠胃疾病的背部灸灸哪些穴位?
呃逆就是我们常见的打嗝 , 打嗝是个常见现象 , 但有时打嗝不止 , 并持续好长时间就要引起注意了 , 可能是肠胃在向你发出信号;腹泻、痢疾也是我们常见的肠胃疾病 , 发病的时候真是令我们苦不堪言!但是大家不用担心 , 这些小毛病都可以通过艾灸来得到治疗 ,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
呃逆
呃逆 , 即打隔 。
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 , 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 。多与饮食有关 。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 , 摄入过热或过冷的食物 , 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也可引起 。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 , 为难治性呃逆 , 多发生于某些疾病 , 如中风 。多由邪气与积滞中阻 , 或暴怒气逆 , 胃膈气失宣降所致 。表现为呃逆连续 , 声短而频 。如偶发者可不治自愈 。如发作不止 , 宜宽膈和胃、降逆调气 , 可取内关、足三里、巨阙、膈俞等穴用艾理舒灸之 。
特效穴位:内关穴、足三里穴、巨阙穴、膈俞穴(手腕、小腿、上腹部、背部)
腹泻
腹泻 , 是指大便次数增多 , 便质稀或呈水样 。急性腹泻多为寒湿、湿热所致 , 慢性腹泻多为牌虚或肾虚所致 。治疗以疏调胃肠气机、健脾胃、温肾阳为主 。
特效穴位: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腹部、小腿、背部)
增效疗法:生姜茶
原料:
生姜9克 , 红茶5克 。
做法:将以上原料以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
用法:
每日1剂 , 不拘时频饮 。可在艾灸后温饮 , 增强祛寒湿效果 。
功效:辛温散寒 , 固肠止泻 , 适用于寒湿腹泻 , 症见大便清稀、身寒喜温 。
痢疾
痢疾为常见肠道传染病 , 大致可分为热痢、寒痢 , 也有寒热虚实夹杂者 。对于寒湿痢宜用艾灸 , 其主要症状为下痢黏白冻、喜暖畏寒、胸脘痞闷、口淡不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