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艾灸那几个部位

1.脾胃不好用艾灸哪些部位

胃寒艾灸那几个部位

文章插图
我给你一个脾胃不好的点穴疗法,你可以点穴位,也可以艾灸、拔罐等都行----点穴位 。
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 。祝你早日康复!!!
一 梁丘 “梁”指穴在膝盖上方,如在山梁之上,“丘”指丘陵,故名梁丘 。
位置:位于膝盖外上缘直上2寸,当伸直下腿则出现一个凹陷处 。
主治:胃痉挛性疼痛、膝关节肿痛、乳痈、下肢瘫痪 。

足三里 “里”指居即集会,通达的意思;“三”指犊鼻穴下三寸,故名足三里 。
位置:位于犊鼻穴直下3寸(四横指)距胫骨约1横指处 。
【胃寒艾灸那几个部位】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肠鸣、便秘、痢疾、头痛、高血压、失眠、头晕、下肢瘫痪、乳少等 。
三 中脘 “中”意指中间,正中而言;“脘”指胃府,是胃的“募穴”,故名中脘 。
位置:肚脐上4寸(一个手掌宽) 。
主治:胃痛、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脾胃虚弱等 。
四 内关 “内”手之内侧,近于侯脉之“关”位,故名内关 。
位置:腕横纹中点上2寸(三横指) 。
主治:急性胃肠炎、心脏病、消化不良、癫痫、胃痛、胸胁胀痛、肘臂痛、失眠、精神病、神经衰弱、小儿惊风等 。
五 三阴交 “交”指交会处,该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故名三阴交 。
位置: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
主治:肾绞痛、消化不良、肠鸣腹泻、腹胀腹痛、月经不调、脾胃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难产、阳痿、遗精、尿潴留、水肿、失眠等 。
2.艾灸常见的几个部位是哪里?
艾灸常见的几个部位如下:
1、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
2、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
3、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4、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
5、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
6、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
7、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补虚强身等作用 。
8、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
以上内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