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幼儿好告状( 十 )


而在幼儿群体中 , 当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人的某种行为违反了之前制定的生活、活动规则时而向老师检举他人的一种行为 。
由此可以看出 , 告状行为是幼儿在处理问题时存在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依赖性的表现 。孩子“告状”其实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 。同时 , 因受到年龄发展层次的限制 , 幼儿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逐步产生的过程 。他们对好与坏的认知和辨别表现的非常直接:“跟我玩游戏”就是好 , “玩具不给我玩”就是坏 。另外 , 孩子年龄小 , 想法简单 , 不会去忌讳什么 , 心里有什么思想马上就会用情感表现出来 。
1、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及肯定:如“老师 , 某某不好好坐着”“某某又说话了”幼儿想通过告状来表现自己“我坐的很好 , 我没有说话”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 , 能够给予自己肯定与表扬 。
2、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和惩罚:如:幼儿在玩玩具时为了争抢玩具而对同伴动手 , 这时这名幼儿反倒跑来向老师告状说他人的如何如何 。这种行为的目的是想逃避责任 , 免受批评和惩罚 。
3、为了检举他人的不良行为:如“某某有在打人了”“某某玩好玩具没有收拾”“老师 , 有小朋友把卫生间的门堵上了” 。这时幼儿往往是希望通过教师对这种行为的处理而对自己的是非判断做出表扬和肯定 。
4、为了维护之前制定好的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如:“某某把脚放在桌子上了”“某某去拿玩具玩了”“老师某某插队”等等 。
5、为了帮助同伴:如:幼儿看见同伴伴被人欺负 , 马上向老师告状“某某乱拿别人的玩具”等 。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 教师要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 , 对于这些告状 , 每位教师所持态度也有所不同 , 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但通常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而是的处理效果不佳:
有时 , 一些幼儿的依赖心理较强 , 不论遇到任何为题都会向老师告状 , 希望老师帮助解决处理 。告状次数多了 , 老师往往失去耐心 , 在处理这些问题是表现出态度粗暴 , 厌烦 。或者有些老师对幼儿告状行为感到不耐烦而不能从幼儿角度出发 , 切身考虑幼儿的心理 , 对幼儿的任何告状行为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有时遇到一些在班级比较调皮、吵闹的幼儿告状时 , 往往不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简单的对调皮的幼儿进行批评指责 。
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 因此 , 对待不同原因产生的告状行为教师也应区别对待 。当告状是完全正当的、应该的时候 , 老师当然应该主持正义 , 批评被告发的孩子 , 以树立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 。但多数情况下 , 幼儿告状并不是为了维持是非原则 , 而是出于得到老师的赞扬或其他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 , 老师一味维护告状者 , 而对被告孩子加以批评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额能力 , 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 同时给予孩子以错误的引导 。
对那些依赖性强喜欢告状的孩子 , 还可以采取帮助他出主意的方式 , 让他自己独立处理 , 一旦处理成功 , 老师则应及时鼓励发展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在处理告状行为时 , 教师应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于能力较弱且依赖心理强的孩子在产生豪装行为时 , 老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 鼓励他 , 让他独立处理 , 帮助他出主意 , 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