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幼儿好告状( 五 )


一、幼儿“告状”的含义及种类
(一)幼儿“告状”的含义
告状 , 从人际关系 , 心理学角度上来说 ,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 , 矛盾而不能自行解决时出现的 , 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 。
“告状”是幼儿园里出现次数最多 , 也是最为复杂的行为 , 幼儿“告状”是指幼儿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规则 , 老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 , 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 , 或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 。
(二)幼儿“告状”的种类
幼儿的告状行为如此频繁 , 这与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 , 它们没有完整且深刻思考方式 , 孩子的想法十分单一 , 直观 。而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都很易于外露不会隐藏 , 小朋友之间一点点事情都会引起彼此的不满 , 有时其实是一种对老师的依赖 , 它们需要教师的帮助来评断一件事 , 所以“告状”也越来越多 , 幼儿的告状在一日生活中如此常见 ,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 幼儿的心理、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使得幼儿在告状行为上呈现出由无是非辨别型告状到有一定的是非辨别型告状 。
1、“求助”型告状
“求助”型告状是指当幼儿受到同伴攻击或伤害时向教师或家长采取的告状行为 , 意在寻求保护 。
例如:中班的阅读区里有很多图书 , 都是幼儿在家带到幼儿园里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的 , 最近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当然是最受欢迎的 , 所以小朋友们都抢着要看 , 午点后小朋友们都拿着一本书自己坐在小椅子上看 。这时 , 佳俊气冲冲的跑过来告状:“老师 , 文雯不让我看《喜羊羊与灰太狼》 , 还抓我 。”文雯在那边哭着说:“这书是我拿来的”随即老师说:“那两个人一起看好不好”文雯说“这是我的书不能给她看”老师看见文雯的椅子上这有一本其他小朋友带来的书 , 就趁机说:“那你不让其他小朋友看你的书 , 其他小朋友会把书给你看吗?你想想你该怎么办?”文雯想了想说:“那我和佳俊一起看 。
此类告状明显是由文雯的攻击性行为引起 。由文雯抢了佳俊的书 , 并抓了佳俊 。也许文雯的这种攻击性行为并非是有目的 , 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
2、“试探”型告状
“试探”型告状是指当幼儿在看到同伴在触犯或违反规则时向教师或家长告状的一种行为 , 意在揭发其他幼儿的行为以试探教师的态度 。假如教师对此持肯定态度 , 那么 , 告状的幼儿也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来 。
例如:幼儿正在做手工课 , 蒯季元做到一半 , 就开始找别的幼儿说话 , 并拿别人的东西玩 。杨思婷见后 , 马上向老师打起了小报告:“老师 , 蒯季元不认真 , 还说话 , 还拿别人的东西!”而在手工课开始前 , 老师已经告知了“不准说话、不准干扰他人”等要求 。
上例中蒯季元了解了上课的规则 , 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杨思婷的告状是想向老师再次确认规则 , 他希望教师能对“被告”的行为作出解释 , 若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 , 他很有可能也加入“不守规则”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