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神汤中的牛膝是什么

1.中医里的五神分别是什么意思?

五神汤中的牛膝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五神即神、魄、魂、意、志五种人的精神活动,中医五行理论中,五神与五脏相应,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又称五脏所藏 。《素问遗篇·本病论》:“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 。”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
“魄”是与身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动作和四肢运动,以及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觉 。
【五神汤中的牛膝是什么】“意”是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意识、回忆或未成定见的思维 。
“魂”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动,如《白虎通》中把感情、情志活动归为魂的功能,张景岳把梦幻、想象等视作魂之用 。
“志”指意志和经验的存记,即“意之所存谓之志” 。
中医应用
在中医五行学说理论下,五神与五脏有相应的对应关系,故在生理及病理上,五脏功能的正常与否与人的情志活动正常与否就有了内在联系 。
1、心藏神
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 。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 。神能驭气控精,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而精藏于五脏之中而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所化之气为五脏之气,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 。
因此,心神通过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以达到调控各脏腑功能之目的 。由于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 。同时,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作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 。
这一复杂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 。由于心为藏神之脏,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 。
心的主血脉与藏神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如《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 。”心血,即在心脏与血脉中化生和运行的血液 。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
2、肺藏魄
“魄”是与身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动作和四肢运动,以及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觉 。魄的活动以精气为物质基础 。《灵枢·本神》说:“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肺藏气,气舍魄 。”魄司痛痒等感觉,感觉由皮肤接收,是因肺主皮毛;魄司啼哭,声音由肺所发生;魄主本能反应与动作,运动由宗气所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