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讲解

1.五苓散是一什么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五苓散讲解

文章插图
五苓散
组 成:
猪苓12g、
泽泻20g、 白术
12g、茯苓12g、桂枝8g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6g,日三服,多饮暖水,有汗出即可
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
注意事项:
1.入汤剂不宜久煎 。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
附方一
茵陈五苓散
(《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4g、五苓散2g
用法:
上二药和匀,每次服6g,日三次 。
功用:利湿退黄 。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
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
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 。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
附方三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
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 。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

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 。
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 。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 。
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 。
2.五苓散主治证?
【五苓散主治证】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 。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 。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 。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 。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 。
新生儿黄疸
例1 李某,男,28天,1993年12月2日就诊 。患儿于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7天后逐渐加重,粪便稀溏,呈灰白色,尿色深黄,不欲吮乳 。查体:身体瘦弱,腹胀,肝肋下3.5cm,
质Ⅱo硬,脾未触及 。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黄色晦暗 。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色淡 。查血清总胆红素205.2umol/L,肝功正常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证属脾虚湿盛之胎黄 。治以健脾利湿之法,选用五苓散加味 。处方:茯苓l0g,猪苓5g,泽泻5g,白术3g,桂枝2g,茵陈10g,竹叶3g 。水煎服,每日l剂 。
服药3剂,黄疸减轻,尿量增多;继服5剂,黄疸消退,大便颜色正常,腹胀消失,食欲增进 。复查血清总胆红素正常 。
按 新生儿黄疸中医称"胎黄" 。导致胎黄的原因很多,但多与湿邪有关 。
五苓散有健脾利湿之功,可使邪从小便而解 。湿邪即去则胆汁疏泄正常,黄疸自退 。且本方药味平和,无苦寒攻伐之品,用之无损伤脾胃之弊 。
婴幼儿腹泻
例2 陈某某,女,1岁,1994年8月18日就诊 。患儿于3天前腹泻,每日大便l0余次,
为稀水样便,挟有不消化食物,无粘液及脓血,伴肠鸣腹痛、尿少、不欲进食 。查体:精神稍弱,无发热,无明显脱水征 。腹软,肠鸣音活跃 。舌质淡,苔白厚,指纹淡紫 。证因湿邪困脾所致 。治以利湿止泻,方用五苓散加味 。处方:
茯苓12g,猪苓6g,白术5g,泽泻10g,桂枝3g,苍术6g,车前子10g(包煎) 。水煎服,每日l剂 。
服药2剂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继服3剂,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