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酒难受如何缓解( 六 )


桑葚
性味甘微寒 , 具有滋阴补血、润肠作用 。《本草纲目》说它“捣汁饮 , 解中酒毒” 。解酒时可取鲜桑葚150g , 捣汁饮用 。
橄榄
橄榄性味甘酸涩温、无毒 , 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开胃降气、除烦醒酒之良药 。《开宝本草》记载 , 橄榄“生食煮饮并消酒毒”;《本草备要》载“橄榄 , 肺胃之果 , 清咽生津 , 除烦醒酒 , 解河豚毒” 。《滇南本草》说橄榄“生津止渴、解鱼毒酒积滞” 。用生橄榄20g(打碎) , 冰糖30g同炖 , 分三次服 , 可治酒毒湿热、饮食停滞;橄榄4枚、芦根60~100g , 水煎服 , 可治酒后胃热心烦、能清热生津、除火除烦 。
不仅橄榄有解酒功能 , 橄榄露——橄榄果实的蒸馏品、橄榄仁也具有解酒功能 。
菱角
菱角的营养价值较高 , 富含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C外 , 还含有与食物一样的淀粉 。常食菱角“能不饮轻身、补中延年” , 而且还能清暑解热、止渴解酒 。《本草纲目》说它“解暑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滇南本草图经》载其“醒脾解酒、缓中” 。故菱角也是解酒良药 。用菱角250g , 连壳捣碎 , 加白糖60g , 水煎后滤汁一次服用 , 可治饮酒过度 。
豆腐
元初杜思敬《济生拔萃方》载:“烧酒醉死 , 心头热者 。用热豆腐细切片 , 遍身贴之 , 贴冷即换之 , 苏省乃止” 。用绿豆、红小豆、黑豆各50g , 加甘草15g , 文火煮烂 , 将豆汤一起喝下 , 能提神解酒 , 可缓解酒精中毒症状 。这是因为豆制品中的半脱氧酸能解酒中乙醇的毒性 , 促使酒中的乙醇迅速排泄 。饮酒时宜多以豆腐及豆制品作下酒菜 。
解酒之药食远不止上述几种 。如《古今医统大全》用一升煮汁温服以解酒;《本草纲目》载“消酒积”;《得配本草》载“酒 , 畏枳椇、葛花、赤豆花、粉 , 忌诸甜物 , 及乳同食” 。《随息居谱》云:“解烧酒毒 , 汁、青蔗浆随灌 , 绿豆研水灌 , 或以枳椇子煎浓汤灌” 。总之 , 解酒药食 , 枚不胜举 。限于篇幅 , 难以尽述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解酒名方葛花解酲汤外 , 近代的一些还研究证实有许多中药方剂都具有解酒功效 。
如三黄泻心汤可使血管收缩 , 达到解酒的目的 , 用于宿醉、面红而头昏眼花较重者;茵陈五苓散、猪苓汤、五苓散等三方能利尿 , 可将酒精排出 , 减少吸收;栀子大黄汤可治酒后出现语无伦次、神智不清(谵语)、心中烦闷、腹胀欲吐;半夏泻心汤用于酒后心下痞塞(胸口郁闷、压迫感) , 伴恶心、呕吐、腹部水鸣、或下痢诸症;黄连解毒汤治疗酒后面红、目眩、心悸、焦躁、失眠、尿赤 。
其它如小柴胡汤、逍遥散亦可随证使用 。
一般说来 , 小柴胡汤、茵陈五苓散、逍遥散用于肝脏解毒机能较差或体力较差者;而葛花解醒汤、葛根芩连汤、栀子大黄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三黄泻心汤用于肝机能正常者或体力较佳者 。不过 , 这些方剂应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
日常食物解酒
(1)食醋解酒 用食醋烧1碗酸汤 , 服下 。
食醋1小杯(20~25亳升) , 徐徐服下 。食醋与白糖浸蘸过的萝卜丝(1大碗) , 吃服 。食醋与白糖浸渍过的大白菜心(1大碗) , 吃服 。食醋浸渍过的松花蛋2个 , 吃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