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大黄( 二 )


反思其治法,补中益气汤原方中只有“补其中,升其阳” 之品,而缺少“泻其火”之药,加黄柏、生地黄似乎才成为完整的治疗脾胃内伤“始得之证”的补中益气汤 。后世医家在使用补中益气汤时也多加减及合方使用,但灵活性远不及李东垣 。具有代表性的加减有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和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读《薛氏医案》和《寿世保元》随处可见 。
脾胃不足,痰湿易滞,理应加茯苓、半夏;补中益气汤治“元气脾胃之虚”,六味地黄丸治“肾水真阴之弱”,“二方兼而济之,乃王道平和之剂”,合用似极为高明 。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去认识,则茯苓、半夏沉降有余,六味地黄丸降入下焦,皆不利于“升其阳” 。可见,不解东垣本意,随意加减极易“动手便错” 。误用极易坏事,于是后世医家提到了补中益气汤的禁忌症 。
如张景岳说:“元气虚极者,不可泄;阴阳下竭者,不可升 。”柯琴说:“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这些论述对后学者的临证是极其有用的 。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看来,这只是低层次的、形式上的认识 。实际上,内伤脾胃病证中,肾虚完全是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只是用药时需斟酌升降浮沉 。
『此文②为*文章,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