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宝宝膳食平衡10大守则

妈妈们总说宝宝爱生病、不长个、吸收不好、总是腹泻或者便秘,虽然各种辅食变着花样做,色香味俱全,但宝宝还是小毛病不断,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孩子的体质,如果拿一个天平去比喻,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二字 。
身体一旦失衡,各种问题便之出现 。
这个时候,亲们一定不能焦虑,首先要稳下心来(焦虑,也会造成孩子的身体反应),闭上眼睛,想想看,天平的一边是孩子的体质,一边是孩子吃进去的食物 。
妈妈需要仔细辨别:
是否吃进去的食物软硬、大小、数量和孩子身体发育需要、吸收能力相平衡?
今天摄入的动物性食材和植物性食材摄入的比例孩子消化起来是否很轻松呢?
家庭生活的环境、节气是否对孩子的情绪和发育有影响呢?
宝宝餐绝不等同于成人餐,并非细一点、煮得时间长一点就可以的 。要想宝宝吃得好长的壮,首先要掌握膳食平衡原则 。
Rayman妈妈教你把握膳食平衡10大原则 。
一、保持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平衡状态之一 。健康人体,包括小宝宝,身体的酸碱度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呈现一种弱碱性的内稳态 。超出这个范围后,不管是偏酸,还是偏碱,都会导致亚健康,比如厌食、乏力、精神委靡等,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的生长 。
健康人体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呈弱酸性,刚出生的小婴儿就是这个值 。当pH偏酸到7.2左右的时候最容易成为病毒的培养基,就是说最适合病毒生长 。所以,爱生病的都是体质偏酸的宝宝 。他们还容易出现易哭闹、烦躁、吃睡都不好、易感冒、皮肤脆弱、抵抗力差、模仿能力和反应能力都比较差等情况;而体质偏碱性的宝宝吃、睡、玩相对规律,模仿能力、学习能力较强 。
营养学将食物分成两大类:呈酸性食物和呈碱性食物 。食物的酸碱性与本身的pH值无关,是指吃到肚子里代谢出来的产物到底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 。
不必太过留意吃的是酸性食品还是碱性食品 。从营养平衡的角度来说,宝宝在吃鱼肉主食的时候也要适当吃蔬菜水果(0~3岁宝宝辅食的酸碱比例是1∶3) 。酸性体质可以通过日常饮食调整成碱性体质 。酸性食物包括:鱼、肉、谷物等 。在果蔬中,草莓、西红柿、马铃薯、菠菜中含有草酸,和钙结合容易形成草酸钙(容易形成结石而且影响钙吸收),不要一起吃 。
碱性食物包括:大多数蔬菜、水果 。茶就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呈碱性饮料(食疗满月以后适用,可以用婴儿专用大麦茶) 。
二、食物寒热温凉的平衡
根据天(节气)、地(地域环境、食物品性)、人(体质)的反映不同,妈妈们可以自己调整宝宝身体的平衡 。比如,夏天喝绿豆汤,冬天吃涮羊肉,就是根据不同季节对食物四性平衡的考虑 。春夏热的时候要喝绿茶,到了秋冬冷的时候应该喝红茶,因为红茶是暖胃的 。吃螃蟹的时候一定要吃生姜,因为海鲜属于寒凉的食物,特别是螃蟹,吃的时候搭配生姜就形成了一种平衡 。
如果没有生姜,只吃螃蟹,保证吃过一会儿就得上厕所 。宝宝受寒、感冒、流清鼻涕或者风凉肚痛就一定要用暖胃升火的生姜驱除寒气 。反之,如果宝宝因内热而流鼻涕,应该用清热去火的食物搭配来平衡体质 。
这样一种辩证的思想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小宝宝的饮食更有指导性意义 。
三、摄取种类和方式的平衡
1.杂食和广食
妈妈给宝宝准备辅食,一定要做到杂食和广食 。慷慨的大自然提供给我们人类很多可食用的植物性食物,共有7大类,分别是谷类、豆类、薯类、真菌类、藻类、水果类、蔬菜类;可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有6大类,分别是肉类、蛋类、奶类、禽类、鱼类和甲壳类 。选择饮食时不偏不废广泛摄取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膳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