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弹性测定报告单怎么看( 四 )


无选择性地采用β受体阻滞剂防止食管静脉曲张形成是无效的 , 且有一定不良反应 , 但对门静脉压力大于10 mm hg或有中度以上静脉曲张患者 , 或轻度食管静脉曲张处于第三期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 , 对防止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有效的 。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 目前认为采用内窥镜结扎和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 至于药物选择如vasopressin、somatostatin、teripressin、octreotide等 , 治疗效果无明显区别 。
门静脉压力超过20mm hg的患者预后较差 , 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进一步减低门静脉压力 , 对病情有所帮助[11] 。
三、肝癌
原发性肝癌为世界第六大死亡原因 , 可由不同病因导致 , 我国主要由于乙型肝炎引起 , 西方则多由丙型肝炎所致 , 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率上升 , 与肝癌发病的关系不容忽视 。近年由于检测技术进步和对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定期监测的重视 , 对小肝癌(小于2 cm)的早期发现 , 为肝癌的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肝内出现小结节性增生 , 如何区分为肝癌或不典型化生 , 有时甚为困难 , 最近采用3基因组合(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和survivin)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
目前临床多采用5期分类法 , 早期肿瘤手术切除5年存活率达50%~70%,肿瘤单个小于2 cm、单个3~5 cm、3个小于3 cm,其预后显著不同 。手术后辅助疗法以防止复发为主 , 尚有待认真进行双盲对照研究 。肝移植适用于单个肿瘤小于5 cm , 3个肿瘤小于3 cm , 或伴肝硬化 , 可同时治疗肝癌和肝硬化 , 5年生存率可达70% , 复发率小于15% 。
最近针对肝癌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 肝癌常伴多基因变异或失活 , llovet等认为肝癌发生可能有4组多个基因变化 , 一为细胞生长周期紊乱 , 如tp53突变、p16失活或cyclind1过度表达等;二为血管生长基因活性改变 , 如过度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 vegfa基因过度活化等;第三为通过不同途径引发凋亡机制障碍 , 最后为重新活化端粒酶逆转录酶 , 使肝癌细胞无限制性生长 。
近年针对不同的分子靶位 , 采用不同单克隆抗体或分子进行实验及临床研究 。目前认为有确切疗效的为索拉非尼(sorafenib) , 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 。它可以阻断多个细胞因子激酶 , 可以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c-kit受体)及丝/苏氨酸激酶(b-ref、p38) , 阻断癌生长因子基因、血管生长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和细胞增殖基因(ras/mark信号系统) 。
400 mg每日2次治疗299例进展期(c期)肝癌患者 , 303例为对照组 , 治疗组平均存活10.7个月 , 对照组为7.9个月[12-13] 。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的药物包括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制剂 , 如erlotinib、gefitinib、lapatinib、cetuximab;抗血管生长因子制剂 , 如bevacizamab、sorafenib、sunifinib等;mtor抑制剂 , 如cirolimus、termisirolimus等;其他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ⅰ抑制剂、wnt抑制剂等 。
此外 , 还有报道采用sorafenib与化学治疗药物合用 , 也有一定效果[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