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父母如何做孩子的策展人?( 二 )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 , 先别想着今天要收获些什么、要认识哪个艺术家、要吸收什么知识 , 放松一点可能会更好 。
我近期最成功的一次带孩子参观美术馆的经历就是去泰特当代美术馆(Tate Modern)看Olafur Eliasson的展览 。 那个展互动性特别强 , 有镜面装置、光影, 有一个房间整个像雾一样 , 观众就完全笼罩在雾里面 , 并且雾还有一些味道 , 还有一个房间有一个像管道一样的装置 , 小孩子进去就觉得很新奇 。 他对当代艺术完全没有概念 , 但确实能感受到展览中的感官刺激 。
泰特的涡轮大厅我们也特别喜欢 , 它有一个很大的斜面 , 经常会有很多人坐在那边休息 。 我们家小孩就很喜欢在那上面跑来跑去 , 会去观察身边的人 , 甚至去跟人家聊天 , 那个环境能让他卸下对密集人群的恐惧 。 英国的博物馆 , 特别是这种当代艺术类的 , 有一个好处就是人流没有那么密集 。 泰特的环境就相对闲适一点 , 孩子在里边可以放松下来 , 更好地沉浸在那个氛围里 。
博物馆适不适合带孩子去 , 除了展览的内容 , 还要看博物馆的配套设施 , 例如给小孩子的配套教材、展厅的互动设施 。 此外空间本身非常重要 , 像欧洲那种很宏伟的建筑 , 大人觉得很漂亮 , 但孩子可能关注的并不是那些 。 英国很多博物馆都会有户外空间、草坪 , 特别适合孩子 。 像V&A中庭有一个水池 , 一到夏天真的就有很多小孩子穿着小游泳衣 , 拿着沙滩玩具在里面玩 。 我觉得有这么一个空间让小孩子熟悉博物馆的环境挺好的 , 慢慢地他就会想去看水池以外的空间是怎么样的 , 对这个地方产生一种亲切感了 , 然后才没有压力去博物馆 。
李树波:奥斯陆有一个当代美术馆叫阿斯楚普美术馆 , 就在海边 。 夏天去那边的人有一大半没进博物馆 , 就往博物馆旁边的海滩去了 。 因为那是个开放建筑 , 他们就在海边脱衣服游泳 。 但是靠海滩那边也放了一些雕塑和装置 , 整个场域已经是个艺术空间了 , 你都不需要买门票再进去 。
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跟专业技能不一样
李晓欣:美育跟美术教育不太一样 , 最好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建构一个环境或氛围 , 让小孩子形成对美、对生活中的形状、声音、韵律等的感受能力 。 这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搭建 , 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输入渠道 。
李树波:美育真的很日常 , 但是又很难 。 因为美学是一个哲学领域 , 它关系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审美感受 。 你先要有辨别和分析的能力 , 然后才能去拥有这种审美的体验 。
李晓欣:有时候在音乐或者美术教育方面其实是出了一些偏差的 , 大家把重点放在了技巧上 , 但是技巧和小孩子本身的美学素养还是不太一样 。 我自己理解的话 , 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跟专业技能不一样 。
比方说我会关注买给孩子的书里面的插图好不好看 , 如果插图不好 , 里面的故事无论多好 , 我都不会买 。 另外我不会刻意告诉孩子 , 这个图好看 , 但是他身边必须要被这些好看的东西所围绕 , 让他慢慢地通过这种沉浸式的环境去建立自己的判断力 。 音乐也是一样 , 有些家长会让小孩子学习乐器 , 但是平时却不带孩子去听音乐会或者看现场表演 , 这就有点本末倒置 。
不管是音乐还是美术 , 小孩子天生的基因还是挺重要的 。 如果小孩子不喜欢的话 , 大人逼着他学也是一个蛮痛苦的过程 。 美育也好、美术教育也好 , 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和天赋也是挺重要的 。
李树波:就是说都有一个种子 , 你不知道是哪一种 , 得等它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