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级日料亭到下町的居酒屋,菜单上一定会看到“刺身”或者“造り”,同样是在盘中放入时令鱼生食用的料理,但称呼为什么会不同呢,刺身和姿造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刺身与姿造的历史介绍“刺身”和“造り”,原本被称为“切身”,定义是将鱼直接放下,去除骨皮就能直接放入口中食用的料理 。
在切生鱼之后放入盘中陈列食用这一点上,“刺身”和“造り”是相同的意思,但这两个不同的名称是在不同的背景中诞生的,其中涉及到日料的历史 。
文章插图
四面环海的日本,从古代开始就有生食鲜鱼的习惯 。
“刺身”和“造り”的起源,原本是生肉(兽肉)切碎的东西,被称为“生肉” 。到了室町时代以后,演变为将鱼肉切成细丁,用醋拌吃 。
这时的生鱼片,都只是在碟子里装上肉块的质朴的饭菜,在酱油普及之前,所用的调味料就是在日本酒中加入梅干、鲣节、昆布等煮成的“煎酒”或者芥末醋、生姜醋等 。
而现在的“刺身”和“造り”,一般都是蘸酱油吃 。酱油是在室町时代末期的时候开始作为调味料而生产的 。汤浅(现·和歌山县汤浅町),被称为日本最初的酱油店“玉井酱本铺”的创业之地 。
文章插图
酱油以龙野(兵库)、堺(大阪)等关西地区为中心传播开来后,在江户时代中期作为日本独有的发酵食品而普及 。
到了江户后期,为了迎合口味较重的江户人的喜好,千叶县的铫子和野田地区生产出了“浓口酱油” 。
从这时起,刺身开始在庶民中普及,人们也不再用“煎酒”作为“切身”的调料,而是改用加酱油和芥末蘸着吃 。
酱油酿造场逐渐增加,“切身”也随之开始进化 。记录日本江户时代风土文化的百科全书《守贞漫稿》中提到,此时江户城内开始流行起专门做生鱼片的“刺身屋”,主要以鲣鱼和金枪鱼作为食材原料 。
文章插图
刺身原本的摆盘方法,是遵守「一器一种」的习惯,因为把几种生鱼片放在一个食器里会使各种鱼的味道混杂,无法专心去感受食材的美味 。
但随着“刺身”文化的普及,很多平民喜欢自带盘子去鱼店,选择喜欢的鱼类做成拼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尝试将数种食材盛在一个食器里,于是,“刺身?造りの盛り合”就随之诞生了 。
而为了使刺身的装盘更具有观赏性,通常还需要放上各种装饰物做搭配 。
常见的日料装饰有白萝卜丝、紫苏等,它们一方面色泽艳丽,为菜式添色不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鲜去腥,提升刺身的美味 。
文章插图
那么“切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刺身”和“造り”的呢?
正如上文介绍,在日本料理的原型确立的室町时代,“刺身”和“造り”被称为“切身”,也就是切开的鱼身 。
但后来室町时代武家登场,“切身”这个词和“切腹”“切首”等联系在一起,感觉不太吉利,于是便改称“刺身”,从关东开始向全国推广开来 。
不过「刺身」和「造り」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称呼不同,从生鱼片的切法到盛放的器皿、装盘的方法,都有各自的讲究 。
一般认为,吃生鱼片的习惯是从江户时期开始普及的,而刺身的切法和装盘方式也在此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 中国到底有多少种蒸菜?细数中餐中的各种蒸菜与蒸法!
- 与UNI-V风格相似 长安全新纯电轿车曝光优质
- 一次性尿布与尿布片大PK
- 儿童常进地下车库降低智商
- 宝宝出牙换牙早晚与遗传相关
- 教你和宝宝做游戏
- 陈尚君:“寒微诗人戎昱的风流情债与真实人生”
- 聚会,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 红松果仁的功效与作用
- 佛手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