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干货丨裂变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二 )


重磅干货丨裂变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文章插图
可以明显看出,微博中的社交传播,往往会出现有些极为突出的大节点,这些大节点传播能力强,辐射范围大,几乎决定了传播的走向与边际 。这些大节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见领袖 。
而微信的社交传播,节点相对均匀很多,偶尔出现略大的节点也不至于起决定作用 。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因为微博是“大喇叭”式的弱关系社交,社交驱动力多源于话题、热点、兴趣,用户们很容易因为局部的热度聚集,20%的KOL掌握了80%的传播权;而微信是“私密耳语”式的强关系社交,社交驱动力更多是亲缘、地缘与现实关系,传播权分散而去中心化,几乎不可能产生一手遮天的传播集权者 。
换句话说,想在微信生态中形成完整的裂变链,必须要有足够的传播渗透率,也就是说,起码要保证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两三个人愿意转发你的活动链接 。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强调“传播能力强”和“人群密度大”是“天时”的必要条件,因为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有可能形成引起质变的传播密度 。
至于另外一个条件,即“消费需求一致”,应该就很好理解了:你必须有合适的供应能力满足这种消费需求,不然你拿到这些流量做什么呢?比如拼多多可以满足羊毛党的消费需求,但卖奢侈品的寺库不能,所以寺库的“天时”不是羊毛党,而一定是一群有钱人 。
说白了,前两个条件是要找到“好的人”,而“消费需求一致”,则是要找到“对的人” 。
而大多数平台裂变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羊毛党对他们来说,是“好的人”,却未必是“对的人” 。
“好的人”千篇一律,“对的人”却各有各的特点 。前文我们讲,羊毛党不是唯一的“天时”,那么我们就再举例介绍几个不同调性的产品裂变所依赖的“天时” 。
第一个,是新世相营销课 。
2018年,一场人尽皆知,或者臭名昭著的裂变案例 。
重磅干货丨裂变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文章插图
互联网营销界的各位同学,对于“逃离北上广”、“佛系青年”、“丢书大作战”这三场营销无不怀着崇高的敬意,这样的复盘课程一出,无数人春心荡漾,加上“每万人购买涨5元”这样临门一脚的督促,怕是鲜有人能撑过去 。
买了课,下载了APP,加了课程群,才发现精彩的不是课程,而是无处不在的“分享海报拉新赚钱”的广告,甚至课程群里的老师,也无时不刻刷屏地催促你 。
重磅干货丨裂变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文章插图
趋利是人的本性,打着知识互惠的幌子,自己又亲身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营销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这钱好像赚得容易又体面,动动手,转发一下吧 。
于是,互联网人的朋友圈里出现了铺天盖地的新世相海报,加上随时间不断攀升的购买人数和课程价格,无数人在犹豫和焦虑中就了范 。
其热度和现象级无可置疑,当然骂声也此起彼伏,有人说其“打着知识的名义搞刷屏”、有人说是“网络传销”,有人骂其“没有吃相的反面教材” 。事实上,新世相的裂变传播刷屏没多久就被封禁,1个半小时的音频课程也成了活动的配角,网友们说得都对,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哪怕此次活动产生的全是浮躁的传销订单,但参与的用户,一定都是有知识付费需求的真实用户——他们因海报而来,入场的初衷是课程,而非赚钱 。
总结来看,新世相这次裂变活动的主体人群,完全符合“天时”的三个条件:
1)传播能力强:互联网及营销从业者,工作、生活都高度互联网化,深谙微信生态中的传播方式与技巧,圈子较大,传播质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