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二 )


譬如儿时,小康家庭在教育孩子上有种「我家条件好」,想吃想要什么就给买;表面看似给孩子提供优越环境,在孩子眼里,实则是另外一种心理强化 。
再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为何「发愤图强」,长大后有些概率爆发成事呢?源于从小被刺激「要努力,才有机会」 。
进一步说自尊对情绪安全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来源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来自对方对我们的看法;进而在此维度上最终实现「自我评估」 。
若对自身评价较低,就很难获得情绪安全,也很难打开心扉与人坦然相处 。
而即便我们自己觉得不错,但后期关系中的另一面对自我评价似乎很低,如「他家庭条件不好,不要跟他玩」,「他是单亲家庭」等,一样会影响到一样人的情绪安全 。
因此,在明知道对方对自己评价不错的人面前,我们会感受到情绪安全,这来源于身边相处的朋友是什么样 。
在明知道对自己评价很低的人面前,我们则很容易感到「情绪不安全」,进而有种自我保护的感觉 。
由于每个地方家庭条件因素与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度不同,所以人会在此产生偏差,后期就会容易在情绪感中缺失,产生「控制性安全」心理,也属于正常情况 。

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文章插图

再说后者:
什么是控制性安全?当外界关系不能依赖时,我们只能依赖自身能力来达到内心的满足欲 。
比如要求自身把一切弄清楚,要求控制别人听话照做,要求自己必须对别人有用,产生这一切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对关系的无法信任和不能依赖” 。
你看到的多数男女关系为建立安全感,习惯于了解彼此行踪,在做什么事情等 。
进一步而言,控制是「内心恐惧」的放大;当然这并不是坏事;当出现恐惧人们习惯于防御,过程中可能会取得很大成就,通过外接环境刺激也许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 。
可是要知道,它的负面性作用也非常大,内心的不稳定极具有「随时爆发」的可能,我把这类型人称之为「高功能患者」,属于外强中干内心非常脆弱 。
为了控制某件事甚至在休息时都非常敏感紧绷,虽恐惧推动取得一堆外在成就,从心态角度而言依然没有驯服心中「隐藏的老虎」,本质还是个害怕的孩子 。
除此外,还有很多人不具备高功能患者的能力,这会直接影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造成精力的消耗,把导向放在错误的地方 。
譬如,你在工作中总能看到有几位「和稀泥」者,嚼舌头踩脚后跟,原因在于他们怕事情超出自我范围,以导致自身无法面对场面而失控,当事情出乎意料时从而陷入恐惧状态 。
那这种掌控欲真的可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吗?其实未必;某些时刻,我们都会短暂得到对自己命运的掌控,看似安全,当时间拉长其实这种安全显得不堪一击 。
反过来,情绪性安全(emotional safety)与控制性安全是人之天性 。
前者是不断在与外界碰撞中让自己变的更好,能够合群;后者的控制源于内心缺乏「爱」,通过霸占欲来丰富内心的富足 。
因此这两者最大的BUG是寻找「确定性」;那寻找确定性一定是对的吗?其实未必 。
原因除物品(金钱)以外,其他身边一切都是动态的,我们无法绝对掌控,只能在进行时的灰度空间中做出价值(利益,博弈)最大化 。
所以把两者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稳定又危险的,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对方有了伤害你的「权利和武器」 。
02.情感成熟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解决内心安全感的根本原因不是「物质」;一个人若精神上不能独立自主,物质条件是无法拥有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