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太多,市场洞察怎么做?( 五 )


报告太多,市场洞察怎么做?

文章插图
对应此步骤,智远盘点大概有这28个问题可进行参考,当然也可灵活分配,此模型不仅可以用来洞察市场,对个人职业规划也是不错选择 。
我们在看清“外部的机遇和威胁”与“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后,但不一定要四个方面都做到最好,核心是为了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弱势及时补位 。05. 竞争者模型与用户画像在智远看来竞争者模型是波特五力竞争者的细化部分,它可以让你直接鸟瞰竞争对手,间接竞争对手和替代者,潜入者 。
我们在每个类目中放入竞争者品牌标识,这样对市场上的玩家就一目了然 。
到底是谁与谁竞争,有哪些是间接,有哪些不竞争但能替代我们,并且非常重要的是谁(BAT,**)未来有潜在进入的可能 。
它们会以投资并购方式还是「内部孵化」,简单来说,这套模型可以让我们看清楚近距离与远距离范围内有哪些竞争对手 。

报告太多,市场洞察怎么做?

文章插图
举个例子:
2017年在线学科辅导行业的竞争者的模型分析告诉我们,在线学科一对一赛道「直接竞争对手」蜂拥而至,有掌门一对一,海风,昂立教育等10多个品牌 。
并且若干「间接竞争对手」「替代者」「潜入者」虎视眈眈,几乎所有品牌在2017-2019年都在快速融资,迅速扩张规模,甚至展开明星争夺战 。
若站在2020年来看结果令人惊讶,众多品牌出局头部形成;掌门一对一,猿辅导,高途新东方等胜出 。
用户画像模型寻找「目标客户」:
用户画像(Persona)模型准确意义来说,是产品,运营人员从用户群中抽象出来的典型用户,复杂的层面在于全面性,颗粒化;简单层面在于主要定位 。

报告太多,市场洞察怎么做?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有三个维度,分别为:
1)信息画像,2)行为画像,3)分群画像
信息画像:
即用户的基本信息,属于静态数据,如(性别,收入,地域,婚否,家庭,职业,资产,消费水平) 。
行为画像:
即用户在产品中的网络行为,也称为动态数据,如流量习惯,访问时长,使用频次,消费记录,喜欢偏好,行为轨迹等 。
如果你做单品牌,一般这些数据可来自于平台;若是B端客户往往来自于白皮书产业报告 。
分群画像:
就是细分用户群体,根据产品业务需要,将具有共同业务特性的用户贴上标签,聚合标签划分群体画像 。
最后特别强调,有上述五个模型基本就够了,当然洞察无止境是非常深奥与广阔的领域,还有非常多工具和方法论来挖掘细分领域 。
譬如客户满意度,客户对新产品概念和功能的接受度,产品包装偏好度等 。
但从公司角度我们可能做不到这么细化,也为什么说市场有很多本土的专业调研工作做此业务,他们更专业 。
06. 数据收集与整理模型只是入门的基础,掌握数据的筛选是关键要素,那被填入五个洞察模型的数据是怎么被收集起来的呢?其实有点费力和难度 。
在商学院中数据收集是最不受欢迎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人们还是愿意学习策略,可能觉得这些板块有活力更有趣 。
大家有没留意,今年的市场调研报告白皮书特别多 。
不论是来自于顶尖咨询公司(麦肯锡,安勇,德勤)还是知名智库,内容不仅涵盖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调研还有客户消费习惯和行为预测,可以说「百花齐放」 。
首先我们来界定下数据,我把它分为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