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孩子为什么会抑郁?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电击狗实验 。
塞利格曼把一只狗关在通电的笼子里 , 用强电流击打狗 , 并且无论狗怎么努力 , 它都逃不出去 。

孩子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文章图片
一段时间后 , 他再把电撤了 , 笼子打开 , 这时他发现 , 狗已经不再挣扎 , 然后就那么痛苦地呻吟着等待被电 。
通过这个实验 , 塞利格曼发现 , 原来
痛苦和无助是习得性的 。
当一个孩子觉得他做什么父母都不满意 , 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 , 慢慢的他就会压抑自己 , 变得不快乐 ,
最终被失落、痛苦和无助感包围 , 形成习得性无助模式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后来还发现 ,
习得性无助就是抑郁的一种模式 。

孩子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文章图片
20世纪70年代 , 塞利格曼在测验抑郁的习得性无助感模式时发现 , 悲观的人更容易向无助感屈服 , 他们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更高 。
那么 ,
孩子要如何才能从习得性无助模式中走出来呢?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了心理免疫 , 他在后来又做了一场实验 。
教会小狗征服电击
实验人员会教小狗去控制电击 , 让小狗主动去按电击的控制开关 。
对那些已经抑郁的狗 , 实验人员会把它们抱离笼子 , 带着它们去按控制开关 。
如此来回多次 , 无论是正陷在无助中的狗 , 还是已经抑郁的狗 , 它们都
不再向无助屈服
, 而是主动避免电击 。
这一实验结果显示 , 小狗在习得了征服电击的经验之后 , 这些免疫经验可以助力它们不再被电击 , 反而可以使它们
再次活跃快乐起来


孩子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文章图片
这让塞利格曼有了一个新发现 , 原来快乐也是可以习得的 。
当一个人陷入抑郁时 , 我们不要一味地给他讲道理、灌鸡汤 , 让他快点振作起来 , 与之相反 , 他需要的恰恰是我们对他的
包容、耐心、理解和支持


改变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 , 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外在事物的评价习惯 。 比方说 , 孩子遇到挫折了 ,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退缩 , 否定自己 , 这其实就是他的解释风格 , 他的解释风格是偏向消极的 。
改变孩子的解释风格就是 , 让孩子看到凡事
更多的可能性
, 而不是只看到那不好的一面 。

孩子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文章图片

教会孩子乐观
乐观不是天生的 , 也是可以习得的 。
在塞利格曼的《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 , 教会孩子乐观 , 他给到了一个方法 , 叫做
乐观教养ABC法则 。
ABC法则从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的
理性情绪认知疗法
而来 。
A代表不好的事 , C代表后果 , B代表对不好事件的看法与解释 。
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 ,
正是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 , 才导致了某种特殊的后果 。
换句话说就是 ,
一件事情的发生是好是坏 , 关键不在于事情本身 , 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 。
比方说 , 考试没考好这件事 , 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 是自己不行 , 而有的孩子则会觉得一次没考好 , 并不代表什么 , 查漏补缺 , 继续努力 , 下次争取考好就是了 。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表明了 , 哪怕发生的事情一样 , 其结果在不同的人那里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