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登陆纳斯达克,为什么阿里、京东都搞不定的房产市场,它能做到上市?

今晚,贝壳找房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了 。
铺天盖地打出“找房大平台”的广告、号称重塑“居住产业互联网”的贝壳,想必互联网人都知道 。不过你真的了解它是做什么的吗?它是中介还是找房平台?它和链家到底啥关系?为什么大家一提起它就一副很厉害、但又感觉有什么问题的样子?
贝壳找房其实脱胎于房产经纪公司链家,可以说是从自营转为平台模式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这样的转型在互联网中并不少见,但在房产行业却尤为特殊——
由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贝壳自一推出就成为众矢之的,在遭遇行业抱团抵制的情况下,却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 。贝壳于2018年4月推出,2019年就实现了2.12万亿GTV,仅次于阿里成为中国第二大商业平台 。
对于一家成立了十余年且已经成为行业第一的公司,当发展遇到瓶颈,是固步自封还是壮士断腕?在行业都保持质疑的情况下,如何用行动获取信任?为什么连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都搞不定的房产市场,最后是它跑了出来?这背后采取的策略、克服的挑战令人好奇,也值得所有互联网公司参考 。
今天这篇文章想要抛弃那些“居住产业互联网”、“新居住服务平台”等令人费解的概念,尽量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你,贝壳找房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它厉害和不厉害的点在哪,以及中国房产经纪行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贝壳找房和链家是什么关系?
贝壳找房的前身就是链家 。链家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采取了自营模式的房产中介公司,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于2018年4月转型推出了贝壳找房 。
从此贝壳的定位就变成了一个平台:一方面仍保留链家仍作为它的自营业务,另一方面向中小门店推出“德佑”作为加盟品牌,同时其他独立品牌也可入驻贝壳,而贝壳会向它们开放自己的所有能力 。
所以说,现在我们口中的链家是一个中介品牌,而贝壳是一个平台,其关系就好比京东自营和京东平台 。
问题来了 —— 贝壳厉害在哪儿?它用什么能力吸引其它中介加入平台?
先来看看2018年之前链家的发展,大概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1、在2001年-2008年,链家在北京地区做直营中介,因为注重经纪人服务的标准化和稳定性,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这时期主要靠门店的扩张实现业务增长;
2、从2008年开始,链家开始向互联网靠拢,当年上线“链家在线”;2009年找来现任CEO彭永东,重点打造房源数据系统,强调房源的信息化和真实性;
3、2014年是一个重要节点,链家决定从北京走向全国,之后接连在上海、深圳、杭州、大连等地收购了当地最大的经纪公司,完成了全国化的扩张 。到2017年,链家在28个城市拥有8000多家门店,经纪人数量约为12万人 。可以说,在二手房领域链家已经是行业老大,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市占率大约为17%,而作为其大本营的北京,市占率更是超过50% 。
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链家逐渐形成了区别于同行的三个特色优势:
1、真房源楼盘字典 。链家从2008年开始建立楼盘字典,前后投入了11个亿,目前在全国已经覆盖了2.26亿套房源 。至于真实房源的数据库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会在下文详细分析 。
2、ACN合作网络体系 。这是一套内部经纪人的协作机制,它把一次房产交易分成10个角色,包括房源录入、房源维护、客源推荐、客源成交等,完成交易后,不同角色都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能够避免经纪人之间的无序竞争,促进资源共享 。
某家房产领域公司CEO向36氪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套合作机制避免让一个经纪人掌握交易的完整链条,也是为了防止经纪人跳单 —— 经纪人对于交易信息的保护,不只是针对同行,也有可能是对自己的公司 。所以这套机制也有效保护了公司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