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GP如何答好基金管理这道题?( 六 )


第二个难点,我们在评估项目的时候,对基金管理人士要求挺高的,包括从业的时间,过去的业绩是不是有明星项目 。我们对一些刚刚起来时间不长的基金,基本上不投 。因此对一些黑马基金我们很可能会失去机会,那么对一些黑马基金来说,你们怎样打动我们,这又是一个新的要求 。
张旭伟: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投资从来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无论是募资,投资,管理,退出,没有一样可以省心 。当然今天的情况和前几年有所变化,有难的方面,比如外部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也有好的变化,就是刚刚朱总讲的,科创板400多个里面有33个 。这里面有一些没办法上市,有一些创业板也可以上市 。所以有利的变化是退出变得灵活了,选择性更多了 。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对我们广大的投资人来讲,可以增强信心去投那些硬科技,高科技持续投入时间比较长的项目 。
那么挑战是什么呢?我觉得最近两年在募资端,民间资本基本上枯竭,现在我们很认真的跟省里、市里的产业基金在进行合作 。当然合作效果还很不错,所以募资的形式没有发生大的根本性的变化,但涉及到登记,备案等方面,耗费我们很多时间 。
那么在投资端,科创板是好事,但是我感觉也导致一些科创类投资项目的估值现在相当高,对长期投资而言不见得是好事,是有风险的 。
所以我个人感觉,不管怎么样,做投资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投那些最独特的,最有创造力的,最坚强的,最有成长韧性的这些创业企业和企业家 。不管形势怎么变,时间也许会延长,外部环境好的时候涨的快一点,或者自己犯了一个错,它涨的慢一点,但是总体上风险是可以把控的 。
苏维洲:你刚才说退出的渠道更畅通了,包括创业板,以及海外新的渠道,但是融资更难了,你是怎么面对这个问题的?基金是比以前更小了,还是平行的基金数量更少了?人员有没有变化?
张旭伟:人员方面就多了一个募资的人,是跟政府经常有接洽的 。但是整体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因为总共就30多人,每年能投的就这些资金,多了我管不过来 。是根据我能力的边界来做投资项目的选择以及投资规模的选择,这样才是对LP负责,能够把投资的钱最终五年、八年以后收回才算数 。
苏维洲:王总你尤其注重后台,注重基金的管理,谈一谈心得,尤其是依托一个知名企业,本身有战略方面的诉求,而不是纯财务投资 。
王磊:华大共赢是2017年成立的,但是团队确实有超过十年的股权投资经验,所以在讲变化之前,我还是想讲一下,作为一个产业的投资人,作为基金管理者或是募投管退这个体系来讲,这几年我们内部的变化 。
第一点,站在基金管理人的角度来讲,在成立华大共赢之前我们做了几支人民币基金,也有清盘的经验,这两年首先在投资上来讲,我们在做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呢?——研发驱动投资 。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因为我们做医疗科技产业,所以我们所有的投资团队都来源于产业,在看项目的过程当中,要跟项目方一样,要站在临床的角度,站在产品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管理和销售的的角度,站在跟项目方老板一样的角度看这个项目 。我们这两年一直在做的,也是依托华大,因为华大也有华大基因研究院,也是研发,孵化,再融资,然后到资本市场 。我们现在跟产业链结合,对内提出来一个思路,让自己的同事更多的去靠近一些产业,更多的理解这些企业的运营,不要只是站在财务或者金融的角度看待一个项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