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京东,暗会阿里,携程结盟抗美团

8 月 16 日,携程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程核心产品供应链接入京东平台,并为京东提供实时产品库存,以及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 。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携程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与阿里集团 CEO 逍遥子在杭州会谈,内容涉及携程与阿里基于支付宝的合作,但目前双方均未对此作出回应 。
【牵手京东,暗会阿里,携程结盟抗美团】携程同时寻求与阿里和京东的合作,这并不寻常 。成立 21 年来,携程一直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很少寻求与其他平台的合作 。此次携程将供应链接入电商巨头,拥抱外部力量,实在是难得一见 。
携程的 2020 并不好过 。一方面,携程需要应对疫情带来的海外业务停摆及国内业务缩减;另一方面,竞争对手美团正在虎视眈眈 。要想保住互联网酒旅平台第一名的位置,携程需要新的增长,而新的增长来自于新的流量 。
疫情以来,为了寻找新流量,梁建章做了一系列动作 。除了最广为人知的「全国巡回直播带货」外,以全国最大酒旅平台掌舵人的视角,梁建章还推动关联投资机构 Ocean Link 于今年 4 月向 58 同城发出私有化邀约 。加上现在又向阿里、京东发出合作信号,梁建章似乎想让携程走一条和以往 21 年完全不同的路 。
携程的新对手
要想弄清楚携程为什么需要外界流量,首先我们要谈谈酒旅业务的本质 。作为垂类服务,酒旅业务欠缺主动激发流量光顾的能力,用户很少会主动去平台逛逛,一般而言,用户在有行程需要安排时才会使用平台 。
对于以前的携程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问题 。在 20 年的行业积淀、并购扩张、以及品牌效应的加持下,携程系(包括去哪儿、同程艺龙)已经占据了酒旅行业 60% 以上的交易额以及近 50% 的间夜量(行业术语,酒店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租的房间数与对应天数的统计总和) 。并且由于携程主推会员体系,品牌黏度很高,因此复购率并不是问题 。
但当美团构建起完整的生活服务体系,携程的对手来了 。
据 2019 年财报,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 223 亿人民币,与之相比,携程全年净营业收入 357 亿人民币 。尽管由于美团 223 亿中包括不在携程业务范围的「到店」业务,但从数量级方面仍旧可以粗略看出,美团酒旅已经是携程的重要竞争对手 。
美团主打生活服务,既有低频的酒旅业务,也有中频的到店业务,还有高频的餐饮外卖业务 。在美团的流量池中,高频业务可以带动低频业务,这是携程并不具备的玩法素质 。更何况 2019 年美团整体营收 975 亿,将近携程的三倍,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战略性碾压,携程必须严阵以待 。
当美团开始玩「高频带动低频」,酒旅业务的性质就变了 。以前它是一个垂类,现在变成了一个流量寄生型业务 。在流量创造型业务的补给下,「寄生」的酒旅业务能够发展得更好 。
互联网商业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OTA 行业发展到今天,仍旧在场的头部玩家均有大的流量合作方,比如飞猪依靠阿里、同程艺龙依靠微信、美团旅行依靠美团 。
行业玩法变了,携程也要跟着转变 。在疫情之前,转变的需求并不迫切,作为行业最大玩家,携程有独树一帜的资本,但疫情的打击逼迫它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
在 2020 年一季度季报中,携程披露其季度营收同比降低 42% 。尽管目前国内跨省旅游已经在逐步恢复,但海外业务的恢复仍旧没有明确时间表 。在疫情之前,携程的海外业务占比超 35%,疫情让海外业务几乎完全停摆 。
疫情成为携程转变的推手 。与其他平台一样,此刻的携程也需要开放合作,吸引更多流量,来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