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文章插图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 。
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 。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 。
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 。
认知偏误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 。认知偏差中有些很显著,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 。
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
1、赌徒谬论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 。
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是不会改变的 。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 。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 。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
2、反应机能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异常的行为 。
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 。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
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 。原因就在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 。这正是反应机能的证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关注时,他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一般来说都是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 。反应机能对实验会造成很大困扰,只有通过“盲人”试验来控制其所带来的问题(“盲人”是指对研究的个体隐瞒其正被拉入实验受到关注这一信息,这样对实验结果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
3、幻想性错觉幻想性错觉是指当碰到随机的图像或声音时,会下意识认为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
看到白云的形状时会联想到恐龙,热熔炉之中的耶稣,或者听到声音响起时就认为来了短信,这些都是幻想性错觉 。以上两点的共通之处是刺激物本身是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这些意义的来源不过是观测者自己的主观认知 。
有趣实例:罗夏墨迹测试利用幻想性错觉来深挖人的精神状态 。测试者会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然后被要求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然后通过对测试者的回应来发掘测试者内在的想法 。
4、自验预言自验预言是指自我用行为来应验自认为会出现的结果 。一个自验预言是由其自身使其成真的 。
举个例子,我认为自己肯定会学习一塌糊涂,所以我减少了自己在作业和功课上的努力,最终果然和我自认为的一样,学习变得很糟糕 。还有另一个普遍的例子就是情侣关系:我自己觉得另一半和自己慢慢疏远了,所以我的行为开始变得迥异,常感情用事地甩手而去 。由于我的种种行为,最终一对情侣不欢而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