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装傻式忽悠
屈臣氏有一种潜规则,专柜是“羊头”,一般在门口显眼位置招徕顾客,看到的都是欧莱雅、美宝莲、ZA、玉兰油等大牌 。
而货架是“狗肉”,经常会出现冠一个国外大公司的悠久历史背景假装大牌 。
比如,曾经你认为逼格很高的Skin advanced,魔法医生,里美,水之蔻其实都是国产品牌,性价比非常低 。
还有就是山寨,防不胜防 。
比如模仿植村秀的美津植秀,山寨水芝澳的水之蔻等等 。几乎做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
比如,MISS FACE豆乳和日本的SANA 。
屈臣氏的肌透和日本品牌肌研 。
忍受了导购的指指点点,办了会员卡、还被忽悠买了一堆贴牌产品,成为了很多人去屈臣氏的共同初体验 。
2
伤透渠道,
让品牌赚不到一分钱
但问题是,屈臣氏为什么无底线地践行这套近乎刻薄的自有品牌战略?
屈臣氏店里的产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进口品牌、本土品牌和自有品牌 。
无论怎么论资排辈,自有品牌都是知名度最低、推销难度最大的那个,非要费劲扶持,答案很简单,两个字:
利润 。
屈臣氏的前高管爆料:“销售占比仅为25%的自有品牌,就能给屈臣氏贡献超过60%的毛利 。”利润拳打进口商品,成本脚踢本土品牌,如此超乎想象的吸金优势 。
目前,屈臣氏的自有品牌数量超过2000款,占屈臣氏中国业绩的20%,看起来是一块不错的业务,但知名度不高、品质更拿不出手,怎么办?
只能靠强推 。
为了让导购更有狼性,在屈臣氏当导购,推销自家产品成了强制规定 。
2016年5月,合肥屈臣氏三里庵店的60名销售,实在受不了被强制要求卖屈臣氏的自有品牌,达不到还要处罚,集体罢工 。
事情最后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粗暴,屈臣氏干脆把这60多个销售全部开除了 。
而这种只顾自家卖货、不管他人死活的态度,也凉了不少入驻品牌的心 。
其实,在屈臣氏最高光的时候,品牌商们都抢着入驻,那个时候,只要进了屈臣氏就能保证销量 。
90后肯定都听过一款美即面膜的产品,2005年,其与屈臣氏达成合作,开始在屈臣氏销售 。只用了四年,美即面膜就成为了中国面膜市场的老大 。
2013年,美即光在屈臣氏卖出去的面膜,就已经占到了整体销量的70%,销量奇迹啊!
而为了发展毛利高的自有品牌,对入驻的大品牌要求极为苛刻 。
除了要收取高额的入场费,想要在屈臣氏里卖货,品牌方还需要向屈臣氏支付促销费、条码费等一系列后台运营费用 。
这样的后台费用,极大扭曲了供零关系,让品牌商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 。
有品牌商吐槽,“没有一个品牌可以在屈臣氏赚到钱 。”
其实,大力扶持自家品牌并没有什么过错,丝芙兰也有自有品牌,但像屈臣氏店里自有品牌摆放区域这么大,而且几乎无处不在,交叉摆放在一些进口品牌和本土品牌之间,摆明是不给其他品牌机会 。
去过屈臣氏就会发现,屈臣氏的店内,除了美宝莲之外,很少有知名彩妆引进,使得屈臣氏店内形成了很严重的个人护理氛围,缺乏国际新品和高价值的商品 。
结果,屈臣氏面临的一个问题: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产品的人,不会选择屈臣氏;而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产品的人,在一次夺命推销之后,也不会再选择屈臣氏 。
3
屈臣氏的大企业病,
不该只让碎嘴导购背锅
屈臣氏真正的病根出在这些导购身上么?
刀哥觉得,屈臣氏骨子里的大企业病,不该只让这些导购背锅 。
屈臣氏被曝出质量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
- 一夜暴涨87%!贝壳为何值400亿美元?
- 防晒霜没洗掉睡觉会怎么样 偶尔防晒霜没卸睡一夜没事吧
- 禁欲总裁要二胎第50章
- 疯狂特斯拉:市值一夜飙升1600亿
- 拼多多,市值一夜消失1000亿:黄峥王兴开始交手
- 投资界24h | 疯狂特斯拉:市值一夜飙升1600亿;《八佰》火了:两天票房超6亿,华谊市值大涨56亿;字节跳动收购数理思维教育产品你拍一
- 36倍涨幅“白马股”却一夜蒸发200亿,唯品会的至暗时刻到了吗?
- 阅文难“悦”,巨亏33亿元后如何走出困境?
- 巨亏10亿!“保时泰”真要凉了?上半年仅生产500多辆车 股价已暴跌90%
- 两条大消息!这家“巨无霸”一夜狂飙35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