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三亿家庭,贝壳不止于找房( 三 )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贝壳平台的总成交额,呈现出连年上升的势头 。在2017、2018两年,公司的GTV分别为1.01万亿元、1.15万亿元,在2019年实现接近翻倍增长,达到2.13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1.33万亿元 。
当左晖和贝壳的管理者们完成整个架构,抬起头来审视这个市场的时候,他们发现,展示在他们面前的市场,是一片规模广袤的星辰大海 。
根据CIC报告,中国住房市场在2019年达到了22.3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0.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6% 。而中国住房市场经纪服务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47.1%增长到2024年的62.2% 。
CIC报告指出,中国通过房地产经纪服务实现的房屋销售和租赁GTV总额,将从2019年的10.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9.1万亿元 。而房产经纪服务的交易佣金收入,则将从2019年的251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078亿元 。
如果行业天花板足够高,贝壳的护城河足够深 。那么,问题就来到了一个精打细算的层面 。在未来的市场里,贝壳究竟能切走多少实打实的营收与利润,
03 分析师的偏见
目前,贝壳找房拥有三大业务——二手房交易服务、新房交易服务以及其他服务 。在2019年里,这三大业务一共为贝壳贡献了460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60.6% 。
其中,从2017年到2019年,贝壳的二手房交易服务收入,从184.6亿元增至245.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5.4%,2019年收入占比达到53.4% 。在收入占比中,2018年的新房交易收入占公司当期总收入的26.1%,到2019年,这一比例首次超过40% 。这种在新房领域中的业绩,是在面对房多多这种以独立第三方、拥有超过44万活跃商户的竞争者时取得的 。
透过数据不难看出,存量二手房交易,仍然是贝壳的基本盘,但新房与新兴业务的增长,亦展现出相当活力 。随着存量房交易基本盘的不断夯实,贝壳得以叠加更多服务类目,充分发挥“平台效应” 。
尽管呈现出这样的增长,但分析师们却并未展示出对于公司的足够友好,其中一方面原因,在于对地产经纪服务业的传统蔑视,地产经纪股背后严谨的投资逻辑,总是被“吃价差、吃佣金”的简单思维忽略过去 。另一方面,则在于对公司管理费用规模的诟病 。
然而,如果我们细看一层就会明白,贝壳找房规模较大的管理费用,实际上主要是由于股权激励造成的,在2017、2018、2019三个年度,公司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4.8亿元、3.8亿元和29.6亿元 。
而如果我们采用另外一个维度,重新评估贝壳的盈利性,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这个维度的核心指标,就是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
根据招股书显示,贝壳在交易总额大幅提升的同时,实现了连续三年实现了税前盈利,2019年EBITDA增长达到381% 。
众所周知,在美股市场投资者更在乎EBITDA指标,该指标把净利润重新调整,挤干非主营业务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的水分,最后得到真实的主营业务利润 。EBITDA指标背后,是投资者更看重经营者的运营公司能力和效率,它才是构成公司估值的核心标尺 。
在该项指标上,贝壳找房的EBITDA在2017、2018、2019年持续盈利,在25.9亿元的净盈利 。
对于企业的经营而言,比起时间点上的盈利,更值得重视的是透视财务数据背后的趋势 。
正如前文所述,贝壳持续在平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而高投入最终在成交总额的大幅上升中看到了回报 。2018年贝壳成交总额实现11531亿元人民币,2019年提高至212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5% 。
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贝壳的门店效率同时大幅提高 。以店均存量房GTV计,贝壳的效率已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6倍,贝壳平台连接门店的店均GTV也由2018年下半年的1090万元,增长至2019年下半年的2030万元,增幅高达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