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收入破2000亿,生态闭环形成, 京东再造下沉京东( 三 )


“大家都是邻里乡亲的,举手之劳的小事帮一下呗,京东也支持我们这么做,说不定人家下次就来买了呢!”一位店主说 。
浓郁的人情味,是这个新兴市场最优于一线城市的地方 。而人情味的另一层意义,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和七大姑八大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人人都手握七八个微信群,“xxx村广场舞大队”、“xx镇麻将小分队”、“xxx乡今天断电了吗”……
基于此,京东家电专卖店也会赋能店主们一些线上运营的技巧,通过微信社群或直播的方式,向消费者推送产品,并构建沟通场景 。疫情期间,京东家电专卖店“闭店不打烊”,正是通过社群与直播的补充运营,对冲了线下销售的损失 。而考虑到一些店主并不擅长此道,京东会在微信群里配备微信机器人管家,负责信息推送及简单的问题处理,同时也会通过信号分配对主播进行流量扶持 。
当然,也有店主本人能说会道,情商极高,可以把微信群和直播间打理得井井有条,那么微信机器人就只会在固定几个时段发送一些消息作为辅助,其他时间主场留给店主本人 。刘俊强调,京东家电专卖店非常重视店长个人能力的发挥 。
她举例,15000家门店,总会有人生意火爆,有人差强人意,但15000家店就是15000双眼睛,而经营的智慧就隐藏在群众里 。京东没有设置“末尾淘汰制”或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而是会向经营得当的店长请教技巧与门道,继而在例行会议上分享给其他地区的门店,通过反复论证、复盘进行方案的迭代与升级,实现京东与店长之间的双向赋能 。
京东家电专卖店的店主定位有点类似于拼多多、社区拼团等渠道团长的升级版,是连接京东与消费者之间的粘合剂,这就需要在管理上多费点功夫——不能太放任自流,也不能太过于苛刻 。“但最重要的不是制度 。”刘俊表示,“是互相信任 。”在京东和店主的合力经营下,如果门店可以赚钱,实现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店主自然而然地相信京东,就会形成潜移默化的良性循环 。当彼此信任达到一定的程度,店主就不会再认为“京东在约束我”,而是“京东在帮助我 。”
有意思的是,尽管京东对下沉市场“志在必得”,但京东家电专卖店的运营理念却显得格外“佛系”,对店主如此,对消费者亦是如此 。
刘俊表示,京东家电专卖店不会强制引导消费者下载京东APP 。此前,很多行业声音认为,京东家电专卖店的核心定位,是京东的另一个“流量入口”,其目的是为了导流到主站,打造更具粘性的固定消费客群 。
“家电专卖店也是京东,APP也是京东,消费者在专卖店买了东西,不管他下不下载APP,都已经是我们的客户了 。”在京东看来,京东家电专卖店本身就是流量的载体,家电专卖店的下沉,也是京东整个品牌的下沉,消费者对京东有了认知、认可、信任,无形中提升京东在下沉市场的品牌效应和美誉度,家电专卖店就已经完成了任务 。一旦消费者确信京东可以买到货源可靠、物美价廉、质优量足的产品,即使不去引导,他们迟早也会主动下载APP 。
京东的新起点
可以说,京东家电专卖店始终处在京东全渠道、全品类下沉战略的闭环之中 。一方面,店主的社群运营和店内的云货架会引导消费者购买其他需求品类;另一方面,门店也会通过打造关联场景来搭配其他品类,如家居家装、五金等 。
时至今日,门店的线下体验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消费者线上的购物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圈定一个要买的品类、搜索一些品牌、货比三家、下单;但线下则不然,“逛”的需求始终存在,这就会引发突发型消费或关联型消费 。比如消费者在门店看到其他人在试用榨汁机,随即购买同款;或是本意只想买一台洗衣机,在经过导购适当引导后,发现烘干机比自然晾干更方便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