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在什么时候变成了大象

备受关注的蚂蚁集团上市又有最新进展 。8月25日晚间,蚂蚁集团在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时递交第一版上市招股说明书 。这家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之一,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它的真正实力 。
蚂蚁的基本盘
蚂蚁有多“挣钱”,此次也首次披露 。根据招股书显示,自2017年至2019年,蚂蚁集团经营收入由653.96亿元增长至1206.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81%,2020年上半年经营收入为725.28亿元,同比增长38.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三年间的经营利润(下同)分别为211.29亿元、-143.79亿元、320.88亿元,其中2019年经营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0%,2020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276.12亿元,同比增长287.9% 。

蚂蚁在什么时候变成了大象

文章插图
▲PingWest品玩据招股书信息整理
此外,在用户规模上,蚂蚁绝对称得上国民应用 。其中支付宝的年度活跃用户已超过了10亿,月活用户7.11亿,月活商家超8000万 。过去一年,蚂蚁数金科技平台的用户为7.29亿,花呗和借呗服务用户约5亿 。
这样的规模,让蚂蚁集团新定义的“国内总支付交易规模”这一新指标,在截止2020 年6 月30 日的12 个月内达到118 万亿元 。显示了中国在线交易的活力 。
除此之外,招股书还披露了外界一直非常关心的公司股权架构、营收结构等基本信息 。
据招股书信息,蚂蚁员工持股平台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分别持有蚂蚁集团约29.86%及20.66%的股份(合计约50.52%),共同成为集团的最大股东(控股股东) 。两家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及普通合伙人为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马云在其中持股34%,井贤栋、胡晓明、蒋芳则分别持股22%、22%和22% 。
这意味着,马云可以通过杭州云铂对杭州君瀚与杭州君澳行使控制权,虽然从阿里巴巴退休,但仍是蚂蚁集团的实际掌控者 。不过招股书同时强调,马云所享有的经济利益仅限于杭州云铂的有限合伙人权益(34%),而非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的所有股份权益 。
关键的2018年
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和创新业务及其他 。
【蚂蚁在什么时候变成了大象】2015年4月,蚂蚁集团正式上线了消费信贷服务,主要包括的就是在2014年之后陆续诞生的借呗、花呗,这标志着它从纯线上支付平台向数字金融服务的转型,也因而与主要竞争对手微信支付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 。
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部分(即支付宝等相关业务)曾是蚂蚁集团的收入主力,但三年间所占比重分别为54.9%、51.8%、43%,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包括微贷、理财和保险业务)带来的营收则为44.3%、47.4%、56.2%,至2019年已超越数字支付业务成为新的创收冠军 。
这一结构优化在2020年上半年更为明显: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营收260.11亿元,占比35.9%;数字金融科技平台营收459.72亿元,合计占总营收的63.4%,其中借呗、花呗服务带来的营收更是占总金额的四成 。背后可能与疫情带来的冲击有关 。
蚂蚁在什么时候变成了大象

文章插图
▲PingWest品玩据招股书信息整理
从上图的变化曲线中可以明显看出,2018年正是变化的关键节点 。而回顾2018年中国数字金融市场的发展,则可以发现这家其时还名为蚂蚁金服的公司经历了多少波折动荡 。
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它始终承受着来自监管层面的压力,业务结构也随之受到影响 。
在基本的支付业务方面,蚂蚁也遭受过冲击 。2018年以前,依靠备付金吃利差的形式是其获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不久之后央行下发《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指引》,要求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与之相比银行机构的准备金率仅有20%左右 。2018年6月,相关规定更加从严从紧,要求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