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大象难转身?( 三 )


大象转身
或许是富士康没有及早对员工群体出现的变化做出有效的调整应对,2010年富士康发生了员工跳楼事件,从1月开始到11月,十余名富士康员工坠楼 。
一时之间,富士康被千夫所指,“员工跳楼事件”成为富士康发展史上难以抹去的污点 。
2011年开始,郭台铭表示未来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富士康的员工数量逐步缩减,业务和规模不降反增 。
从长期来看,劳动人口的红利逐渐消退,劳动者对单调的体力劳动接受度也在不断降低 。富士康被倒逼发展智能工厂、熄灯工厂的举措也符合了这一大趋势 。
如今,富士康已经将灯塔工厂建设经验实现了产品服务化,作为整体的解决方案推向市场,赋能其他生产者 。它旗下的“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在2019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制造业灯塔工厂” 。
根据工业富联官网介绍,入选灯塔工厂的智能工厂,整个项目导入108台自动化设备,并完成联网化 。项目完成后,节省人力280人,这已经节省了该厂88%的人力,效益却提升了2.5倍 。
不难看出,富士康这只大象,正在积极转型过程当中 。
富士康作为3C代工领域最大的平台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众多供应商以及紧密的联系是其转型的一大优势 。在工业互联网的模式下,富士康是接入设备最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最终形成的数据经验,会成为富士康的核心资源 。
郑瑞庭告诉亿欧:“富士康和客户的联系不是所谓的一个数据型公司能取代的 。所以富士康的切入点也非常明显,它和客户是共生的 。从这方面来看,富士康能够找到自己在工业互联网上成功的方向 。”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富士康布局了整车零部件、锂电池材料、还入股了宁德时代,投资了滴滴、摩拜、小鹏汽车 。目前特斯拉电动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中,大约30%是富士康生产的 。
富士康涉足了半导体产业多个领域,包括IC设计、设备及制程服务和封测业务,已具备垂直整合能力架构 。2019年,鸿海在半导体产业上营收已达到700亿新台币 。
与3C电子产品8.35%的毛利率相比,科技服务、芯片产业可观的毛利率对于富士康来说都意义重大 。如果科技服务业务、芯片板块、新能源汽车板块都能成长起来,富士康也将会打破电子产品代工的局限 。
尾声
对于一个成立已46年,在代工行业成长为全球老大,位居世界500强第26位的巨头而言,代工厂、低毛利是过于简单粗暴的标签 。
在行业内46年立于不败之地,足够富士康摸索出属于代工厂的生存之道 。当规模足够庞大时,富士康拉动巨大就业、带动所在地电子产业链的繁荣,进而影响到城市发展 。
如今,这艘产业巨舰也在5G和物联网时代进行着自我变革,从收购夏普、推动工厂智能化转型代替人力,到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军新能源汽车 。
以代工业务产生的稳健利润为基础,富士康的“大象转身”正在进行时 。
【本文作者杨硕,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 。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