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文章插图
只有当你缺乏理解的时候,才有掌控的必要 。如果你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自然就不需要掌控了 。——克里希那穆提
一个男孩和别人沟通时,就有点紧张,本来也正常,可是看到别人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非常自然 。他就开始控制这种紧张 。但这样努力越来越糟糕,他的紧张好像越来越严重,他竭力全力的控制自己和人说话的时的紧张,可是现在每次和人说话就担心自己紧张,于是他总是一个人,这样的话,就能够避免和别人多交流 。
这个男孩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他找到了我 。我们开始时,是文字咨询,可是常常我提问,他总是回答的很简单,保持在5个字以内 。我很难了解到足够多的信息 。咨询时,推进速度也比较慢,我起初有点焦虑,慢慢的我理解他的“不容易” 。
男孩一直的社交恐惧是越来越加重的,我也了解到,其实以前他可以去外面和陌生人交流,甚至在一个餐馆打工 。之后,他越来越想控制 自己和别人说话时的紧张 。他开始因为紧张越来越紧张,他和别人交流越来越难,慢慢的孤立自己,实在没办法和别人交流时,他也竭力全力的少说话,用最少的字,回答他人,他也喜欢被动式的回答问题,从不主动提问,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减少交流的次数 。
一个人如此,一个家庭也是如此 。
控制欲强的父母,总是担心一些小的失序 。比如,担心孩子没有吃饱,于是孩子不想吃了还是强行喂他;担心孩子上学迟到,于是每天都盯着孩子;担心孩子学坏,于是孩子抽一次烟,喝一点儿酒、和“坏孩子”说一句话,都会让他们暴跳如雷 。
总之,在这样父母看来,孩子自发行为中有太多可能失序的发生 。
印度大哲克里希那穆提问:控制者和被控制者是什么关系?我紧张,我控制紧张 。那么,紧张和你是什么关系?
【越控制,越失序】紧张就是我,紧张本来就是我感觉的一部分 。所以,一旦试图控制紧张,就是制造分裂,紧张和我不再是一体,紧张被我当成异己,这就是失序的根源,我把本来属于 我自己的一部分视为异己,于是它开始对抗我,这是更大的失序,于是我更想控制,而这个异己成长的更厉害,它开始成为我的烦恼源泉,给我带来极大苦恼 。
遇到紧张,就紧张呗 。这紧张不是外物,不是异己,而是你自身的一部分 。在紧张产生的那一刻,紧张不是别的,你是紧张,紧张就是你,你与它同在 。
然而,当你试图消灭紧张并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于是紧张成为异己 。你对抗的越厉害,这个紧张就成为越重要的异己,并且会大大影响你的生活 。
愤怒、恐惧、悲伤等一切情绪都是一样的 。就像一部分癌症患者常常是被压抑的愤怒等负面情绪不断的积攒 。本来,他们试图消灭它们,但最后她们一起 同归于尽 。
体验就是我们自己身 。罗杰斯所言,所谓的“自我”就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克里希那穆提更看重当下,他说当你紧张时,你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和紧张融为一体 。其实,本来就是一体,此刻我就是紧张,紧张就是我 。然而,我们常常以为除了紧张还有一个“我”,这就开始分裂 。
大家都是说活在当下,所谓的活在当下意思并不是每个人都懂 。所谓的活在当下就是:当下这一刻产生的感觉、情绪和情感,就是当下的为唯一 。如果你的脑子还有另外一个“我”的概念,那么就是没有活在当下 。所谓的“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残留 。
所以忧伤、焦炉、愤怒都输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试图消灭 它们,认为它们不正常,我们想要控制,以为控制就会秩序 。其实真正的秩序是自由,顺其自然,活在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