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剧变?官方提及学习“新加坡模式” 影响几何?业内:诸多难题待解( 二 )


但申请到安居房并不容易 。“我三年多前就递交了资料申请安居房 , 现在排第12万多名 。”在南山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莫凡告诉采访人员 , “买商品房特别是动辄每平方米10万元的南山商品房 , 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已经遥不可及 。”
这是一位普通深圳市民的感受 , 多位业内人士也指出 , 深圳住房要实现接近新加坡那样的模式 , 或者说要达到6:4的比例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美联物业深莞惠董事总经理江少杰认为 , 深圳学习“新加坡模式”是一件好事 , 但实施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
首先 , 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自成立以来获取土地的途径比较单一 , 主要通过“招拍挂”拿地 , 但深圳宅地供应占比较小 , 导致开发商与安居集团处于竞争关系 , 造成安居集团最终拿地的价格都不便宜 , 难以像新加坡一样获取大量廉价土地 。
其次 , 新加坡组屋仅分配给本国居民 , 新加坡入籍门槛颇高 , 人口总体相对稳定 , 而多数新加入者对组屋需求不高 。深圳落户门槛较低 , 近年来每年净增数十万人口 , 导致住房需求持续上升 。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增量面前 , 政府如何制定住房分配方案以及定价均是难题 , 且以目前的建设速度来看 , 个人申请公共住房的排期将是一场较长时间的“攻坚战” 。
最后 , 深圳大量的小产权房是无法转正的 , 只能通过旧改的方式 , 适量增加少量公共住房 , 能提供的帮助实在有限 。深圳完全学习新加坡的模式是较为困难 , 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 独创出一套符合深圳的公共住房模式 。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虽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但深圳仍在艰难地推进保障房项目 。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从顶层设计到规划 , 再到一年一年地建设 , 土地和资金要跟上、政府各部门对接也要跟得上 。‘十一五’和‘十二五’ , 深圳保障房目标不可谓不宏大 , 但规划的落实效果并不理想 , 最突出的就是保障房项目落地和实际供应量没有完成 。”李宇嘉认为 , “原因也是老生常谈 , 比如新增供地不足、存量盘活不了、配套难落实 。”
不过 , 一些利好的消息开始传来 。就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 , 深圳陆续迎来国家层面的政策“礼包”支持:自然资源部此前印发《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的函》(简称《意见》) , 市场人士认为 , 该项《意见》旨在推进广东和深圳土地制度的变革 , 增加住宅土地供应 , 将给予深圳更多实验探索的权利 。
另据深圳市住建局今年4月发布的《住房发展2020年度实施计划》 , 深圳居住用地占全市总建设用地的22.6% , 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中25%~40%的下限 。不过 , 今年以来深圳已经加大了房地产的供应和开发 , 推出了多宗居住用地用于建设人才房 , 公共住房典型范例长圳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发建设 。张学凡表示 , 住建局联合规资局 , 将在“十四五”期间的用地供应上做一些调整 , 住房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 , 将由过去的22.1%提高到25% , 甚至将在“十四五”期间的前两三年提高到30% , 补齐住房用地供应的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