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拒交门”暂告一段落,但汽车销售渠道变革还远未终结( 二 )


【特斯拉“拒交门”暂告一段落,但汽车销售渠道变革还远未终结】对凯迪拉克采取的强硬态度 , 汽车业界普遍是乐见其成的 。事实上 , 传统主机厂与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之间微妙的博弈已经持续多年 , 凯迪拉克的强硬发声则是车企高层首次出面与电商平台正面开战 。
令人意外的是 , 事件很快发生反转 。在之后的发言中 , 凯迪拉克表示 , 拼多多车源来自授权经销商 , 可以放心购买 。在官方声明中 , 凯迪拉克甚至“放下架子”向拼多多求和 , 称拼多多作为上海本土知名电商企业 , 为促进本地消费做出贡献 , 并“感谢拼多多在本次钜惠活动中选择凯迪拉克明星产品” 。
凯迪拉克前后态度转变之大令人咋舌 , 据知情人士分析 , 在“五五购物节”承担刺激消费复苏重任的大前提下 , 极有可能是政府促成了双方的和解 。而对汽车从业者而言 , 这样的结果很难令他们接受 , 蒋烨表示:“这个事情闻所未闻 , 在对方明白撬动你的渠道、违反你的渠道政策的前提下 , 主机厂还能给电商平台道歉?”
凯迪拉克之后 , 拼多多又踢到了特斯拉这块铁板 , 但显然 , 特斯拉此次表现出了更加坚定的拒绝姿态 。
从凯迪拉克到特斯拉 , 车企都对电商表现出极度排斥的态度 , 原因正如蒋烨所提到的 , “渠道”是双方矛盾的核心 。
传统汽车经销网络中 , 汽车销售实际上是B2B2C的生意 , 主机厂将车卖给销售集团 , 销售集团再通过以4S店为核心的线下销售网络 , 将车卖给消费者 。在这一网络中 , 主机厂对渠道牢牢把控 , 每家4S店能拿到什么车型、拿到多少辆车、以什么价格拿到车 , 主机厂都心中有数 。
这一销售体系在近年被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挑战者打破 。
特斯拉采用的直营模式 , 将汽车销售体系简化为B2C , 即由主机厂直接将车卖给消费者 。国内造车新势力 , 如蔚来、理想、小鹏都采用了与特斯拉相似的直营模式 。
新一代车企们正在进行销售体系革新 , 但它们依旧没有放松对渠道的控制 。在没有其他合作经销商的情况下 , 主机厂要严格控制车辆流通、把控产品价格 , 就必须保证所有消费者只能通过直营渠道购车 。
无论在哪种模式中 , “渠道”都是主机厂的命脉 。因此 , 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介入 , 对主机厂的威胁决不止于品牌形象 , 更致命的一点在于 , 如果大量消费者转向电商平台购车 , 这极有可能造成销售渠道体系的混乱 。
对主机厂而言 , 电商平台这种销售渠道与4S店有着本质区别 。4S店与主机厂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利益关系 , 一般来说 , 4S店会提前与主机厂商定销售任务 , 并提前打款给主机厂 , 主机厂再通过销售计划来排产 。而电商平台与主机厂之间并不存在利益捆绑 , 在电商促销卖车的活动中 , 主机厂能获得的收益十分有限 , 并且还将承担生产节奏被打乱的风险 。
在以“流量”为主要诉求的电商促销活动中 , 主机厂生产节奏、价格体系被打乱 , 这将进一步影响到车企的发展规划及利润空间 。
退一步说 , 即使电商平台尝试与车企达成合作 , 成为一个数字化的经销渠道 , 在实际操作层面上 , 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 , 与大多数消费品不同 , 车辆销售体系中 , 除前端销售环节外 , 持续时间更长、更复杂的是后端的维修、保养服务 , 而电商平台是不具备车辆保养的资质与能力的 , 这是汽车行业在经过尝试之后 , 放弃“汽车电商”概念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