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拒交门”暂告一段落,但汽车销售渠道变革还远未终结( 五 )


直销模式极大地改善并简化了消费者的购车流程 , 尤其受到一二线城市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 但对车企而言 ,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 对车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对整个行业而言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
传统销售模式中 , 4S店所做的不只是销售 , 它还兼具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功能 , 当车企品牌试图跨过4S店直接接触消费者时 , 车企要做的绝不仅仅是设立一家线下门店并组建销售团队 , 还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销售、交付、售后等环节在内的服务体系 。
即便是在当下市场中声望极高的特斯拉 , 在直营模式的建立过程中也经历过一段混乱期 。特斯拉入华之初 , 在国内市场的渠道建设还并不成熟 , 且产能有限、交付周期很长 。因此 , 订单一度被“黄牛”(主要为平行进口车商)操控 , 导致其积压大量库存 , 且价格体系崩塌 。
一直到2015年中下旬 , 随着特斯拉对渠道把控愈加严格 , 情况才逐渐好转 。从这一角度也可以理解 , 为何特斯拉对“转卖”等会伤害其直营渠道的行为如此深恶痛绝 。
而因为直营模式投入巨大 , 2019年特斯拉曾经历过一段因为“没钱”而考虑关店的日子 。2019年初 ,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表示 , 特斯拉计划关闭线下零售店 , 以降低汽车销售成本 。
但从今年以来特斯拉在华开店的速度来看 , 特斯拉似乎放弃了关闭线下店的计划 , 反而在进一步推进线下店的扩张 , 并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
不过 , 从实际执行来看 , 特斯拉确实调整了开店策略 , 相比起城市中心商圈的体验店 , 特斯拉目前更多在偏远位置开设集销售、维修、充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中心” , 以优化店面效率 。
直营模式的搭建会对车企的资金链造成巨大压力 , 这一点在特斯拉的“头号学徒”蔚来的发展历程中也有清晰体现 。
发展之初 , 蔚来在线下门店打造上相比特斯拉有过之而无不及 。蔚来中心NIO House几乎都选址在市中心最黄金的地段 , 如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上海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等 , 且动辄上千平米 , 耗资巨大 。
但经历过资金链危机后 , 蔚来“豪放”的经营风格有了明显转变 , 目前 , 蔚来已暂缓NIO House的开设计划 , 转而打造成本更低、面积更小、坪效更高的NIO Space , 据蔚来透露 , NIO Space单店平均成本在100万以下 。
并且 , 蔚来在NIO Space的打造上选择了引入合作伙伴 。但蔚来方强调 , 其与合作方只是物理空间的合作 , 向用户介绍和销售的还是蔚来员工 。在谈及小城市的交付中心和服务中心建设时 , 蔚来方表示 , “可能会通过授权店 , 也可能自己开店 , 取决于量和效率” 。
事实证明 , 直营模式的搭建并非易事 , 如蔚来等造车新势力 , 正在结合实际市场情况与自身能力 , 在直营模式上持续摸索 。
阻力不止来自自身 , 直营模式将经销商剔除在外 , 被动了蛋糕的经销商自然并不乐意 。以特斯拉的大本营美国市场为例 , 由于汽车经销商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很高 , 因此一些州政府为了保护汽车经销商的利益 , 是禁止特斯拉开设直营店的 。比如 , 直至今年 , 特斯拉通过长时间的诉讼 , 才赢得了在密歇根州开设第一家直营店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