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融资又热了,也开始赚钱了!

“你们知不知道最近哪些VR公司比较好?”最近,一些上市公司投资部门的人找到娱乐资本论,暗戳戳的想“布局下一个消费级风口” 。
这个想法,对于外人来说其实非常的反直觉 。自2017年来,VR/AR投资规模就跌入谷底,随着今年Q1疫情影响,大量小型线下店倒闭,甚至连1.5亿收购的VR线下领头羊之一的头号玩咖也被爆出自充造假 。
2020年Q2后,难道行业要开始回暖了?
确实,今年VR硬件类公司Insta360影石获数千万美元融资、大朋VR获数千万元融资、VR影视类公司VeeR获风雨筑战略入股,VR动画类公司Pinta获B站入股,一个个VR公司获得资本亲睐的消息传来,小娱也了解数家并未公布的VR融资 。
近一个月内,国内又有戛纳XR展、北影节VR剧场、威尼斯VR单元接连开展 。
转观国外,今天凌晨Facebook发布最新VR设备Oculus Quest2,较前一代在体验上有所改良,更重要的是该产品的定价大幅降低至299美元,向普通消费者进军 。
行业看似正在集体爆发 。通过对部分VR内容制作公司及投资方进行采访,小娱了解到,虽然国内大批VR公司已经消亡,但存活下来的部分公司目前已寻找到自己的商业变现之路,正在良性运转,行业确实有部分回暖的迹象 。
在消费者需求方面,亲子家庭、情侣类人群对VR内容的兴趣增强,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 。在此基础上VeeR联合商场和文旅景区,打造出日盈利数万元的“零号空间”VR线下影院;VR游戏类公司VR+乐园三年内自研出30多款游戏,并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对游戏进行改良,目前一家门店一天的客户量达到700到800位 。
在内容供给方面,沉浸式互动戏剧、密室逃脱成内容创作的新主流,这些新内容开始取代“过山车”、“打僵尸”类的重首次体验、无复购的老套内容 。
国内VR市场,再次发车!
复购需求增加,亲子家庭成新消费群体
上个月,戛纳XR和VeeR联合举办的360VR沉浸影像展在北京隆福寺举行 。小娱在现场发现有不少年轻人组队来前来观看,VR座椅前排起小队伍 。
刚刚看完《宇宙远征—初探月球》的小祺激动的向小娱表示,影片内容让第一次接触到VR影视的她感到惊喜 。这部作品根据NASA提供的照片3D建模而成,从宇航员的第一视角还原出“阿波罗登月”的全过程 。观众只要带上VR眼镜,便可看到宇航员坐在旅行者1号中等待火箭发射,一步步远离地球飞向月球直到踏上月球表面的经典场面 。“如果说电影可以延长人类三倍的寿命,那VR影视则可以说是拓宽了人的三倍体验 。”小祺形容到 。
作为一名研二学生,之前小祺去台北一家归属HTC的VR线下游戏店玩过FPS(第一人称射击类)VR游戏,迎面而来的恐龙等怪兽让她有身临其境的惊恐感,对VR产生不错的印象,这次在朋友圈看到有VR影视类的展览,她便马上买好票前来观看,现在她也打算介绍其他朋友来观看这个展览 。
像小祺这样有钱有闲的年轻人,是VR线下娱乐的首批消费者 。而VR线下娱乐从2014年开始时的蛋椅时代,到泛VR体验(街机式VR、多人在线FPS、多人影院等形式)时代,而后进入VR大空间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群体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
在蛋椅时代,光2015年一年国内就新增超2000个摆放蛋椅的商业场所,靠着过山车、僵尸等强刺激性内容吸引来第一批尝鲜者,赚得一波热钱 。由于蛋椅配套的头显设备质量差,加上内容少且简单,体验并不好,使得这些蛋椅无法持续吸引顾客,不断被一线城市的商场淘汰,流入二三线城市继续吸金,再不断向下一级城市流动,就这样培养出国内第一批对VR态度并不算友好的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