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想当年,58退市了

9月7日上午10点30分 ,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甲10号院的105号楼上 , 58同城的特别股东大会以超75%的投票审议通过了私有化方案 。
84天前 , 美股上市7年的58同城宣布达成私有化协议 , 交易估值约为87亿美元 。这场自奇虎360私有化以来 , 美股科技中概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有化交易 , 一度引发热议 。
有人说 , 58真值钱;也有人说 , 58本可以更值钱 。
01 漏水的池子
“美国市场肯定认可我们的公司 。”
2005年 , 姚劲波从中国万网副总裁的位置上毅然辞职 , 创立58同城 。
如姚所料 , 他的58迅速获得了美国资方的认可 。2006年初 , 58同城还没有正式上线 , 就获得了软银赛富的500万美元融资 。姚劲波的目标很明确:
流量本位战 , 尽赚互联网 。
58起初的盈利模式类似百度 。
58获得第一笔融资时 , 百度仅诞生5年 。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 在中国几乎成为所有网站的流量入口 。
最开始 , 百度靠为客户做广告盈利 , 比如“竞价排名”:哪个客户出价高 , 就给他排名更靠前的广告位 , 他获得流量的几率就越大 。
那时候 , 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大企业 , 为竞价排名挤破了头 。但二手市场、婚姻介绍等市场内的小微企业 , 没有大钱去百度投广告 。
于是 , 58把这些没大钱的小微企业聚拢成自己的客户 , 通过向百度买流量 , 再以信息分类的方式把流量倒给客户 , 靠着流量买卖赚差价——扮演流量中介的角色 。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规模不够大的58 , 不但赚不到什么差价 , 还一直在亏本 。
2008年 , 500万美元融资烧光时 , 姚劲波才找到方向 。他推出付费会员服务 , 向注册会员收取费用 。这番操作再度获得资本认可 , 软银赛富又追投了4000万人民币 。
4年后 , 初具规模的58 , 又学着百度推出了竞价服务 , 结果以高达90%的毛利率 , 获得了得到了资本和市场的双重认可 。
2013年 , 58扭亏为盈 , 姚劲波也玩起了概念 , 说58的商业模式“类阿里” 。
也就是以“信息驱动”为核心 , 将单纯的C2C模式 , 调整为C2C与B2C并存 。其中 , C2C用以获得信息和广告 , B2C则可以获得企业用户付费 。
那一年 , 58同城正式登陆纽交所 , 资本市场很吃“类阿里”这一套 , 上市当天就暴涨42% 。姚劲波更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个真正百亿级别的企业诞生于分类信息网站 , ‘剩者为王’的大戏即将上演 , 不是我们也是另外一家 。”
遗憾的是 , 上市后的58同城并没有像阿里一样迎来自己的春天 , 反而在增速上开始了下坡路 。

姚想当年,58退市了

文章插图
比起类阿里 , 58同城其实更类似淘宝 。
早期的淘宝和从前的百度、以后的58 , 其商业逻辑很相似:先从外部获得流量 , 再在自家平台做二次导流 , 赚的都是深度挖掘流量价值的钱 。
起初 , 淘宝的会员注册、商品登陆、交易手续全免费 。但面对并不成熟的C2C市场 , 马云的目光很远大:“最要紧的事情是大家一起把市场做大 , 而不是想办法从用户那里收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