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与华灿之争,双寡头市场的必然理性?( 三 )


在2020年半年报中,三安光电表示,公司Mini LED、Micro LED芯片已实现批量供货三星,成为其首要供应商并签署供货协议;同时,公司与TCL华星成立联合实验室,推进Micro LED的市场化进程 。为应对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公司加快全资子公司泉州三安半导体的产能释放;以及湖北三安Mini/Micro的产业化项目基础建设 。
而在华灿光电一端,同样正处于破局阶段 。
在2020年半年报中,华灿光电表示,公司自2019年四季度开始Mini LED批量发货,2020年上半年出货量持续大幅快速提升 。
同时,公司积极研发叠代的Mini LED芯片技术,使公司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今年的8月台湾群创光电全球首发55寸可卷曲 Mini LED显示器,采用的是华灿光电Mini LED芯片解决方案 。
此外,据最新消息, LG新近推出的163英寸MicroLED 商用电视也是采用华灿的芯片方案 。
从这种动向不难看出,两家公司对于Mini/Micro引领下一波背光及显示需求,已经达成共识 。选择布局Mini LED芯片产能,以进行业绩改善,则是这种共识下的共同选择 。
这种共识与行动落地,来自于行业龙头企业的能力积累,但在这个关键时刻,谁能领先一步,便意味着极有可能在下一轮周期中占到先机,实现份额的重新分割 。
因此,以纠纷与摩擦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在这一时间点上便显示出了题外之意的一面——对于有可能破坏现有格局的赶超者,一定要百般阻挠,不能放任其做大 。
从这个角度上看,三安对于华灿的诉讼,表面上看是专利的纠纷与摩擦,其本质则是对市场的争夺 。
这一点,三安的管理者或许想得到,或许没有想到 。但无论有意与否 。这步看起来有利无害的棋,都来得突然而迅速 。
然而,就LED芯片行业当下形势而言,由技术路线派生出的专利摩擦,不应影响整个行业的竞合形态 。
我们回顾那些的著名双寡头竞争案例,可以发现大凡经历Duopoly状态的行业,都会经历数轮竞争与摩擦,但经历数次之后,两家才会发现,其实任何一方都难以吃掉另一方 。龙头企业的最佳选择,是在良性竞合的氛围下,分享行业复苏带来的周期性红利 。以更好的业绩回馈投资者,以更好利润做好自主研发,改善经营 。
这种选择,既符合双寡头状态下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是行业玩家的最理性选择 。
【本文作者陈斯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阿尔法工场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 。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