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与华灿之争,双寡头市场的必然理性?

国内LED芯片行业首次发生专利纠纷 。
2020年9月,两家LED芯片龙头企业身陷纠纷,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三安光电(600703.SH),指控排名第二的华灿光电(300323.SZ),侵犯了两项专利技术 。
这是国内LED芯片行业首次发生专利纠纷,纠纷的双方又是行业内的老大老二 。因此媒体马上跟进,在一片财经报道中,“龙头开战”这样夸张而戏剧的用语,显得突兀 。
翻开商业史,可以发现一条规律,许多行业到一定阶段,只会剩下两家企业在相互竞争,分享主要市场份额 。比如波音与空客、百事与可口、三一与中联、格力与美的,以及在2019年141亿元LED芯片市场中,分别占据74.6亿元和27.16亿元的三安和华灿 。
这种现象有个专有名词:Duopoly(双头垄断) 。
凡是进入Duopoly状态的行业,常常是纠纷与摩擦的高发地带 。许多例子耳熟能详,通讯的华为与中兴、工程机械的三一与中联、家电的格力与美的、乳品的伊利与蒙牛、化工的龙盛与闰土、安防的海康和大华……每一次纠纷与摩擦,轻则互相攻讦、对簿公堂,重则大打出手,恶性竞争 。
正如发烧是感冒的临床表征,纠纷与摩擦则是竞争的正常表达 。不过如果细究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摩擦,其实各有逻辑 。三安与华灿的专利纠纷,同样别具深意 。
风起专利纠纷
三安指控华灿侵权的两件专利,名称分别是“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以及制造其的方法”,“半导体发光元件和半导体发光装置” 。
这两项专利涉及LED芯片制造的基础技术,三安光电认为,华灿侵犯了其在氮化物LED制造中,提高光提取效率和提高空穴注入效率方面的专利技术 。
有趣的是,这两件专利其实并非三安光电原创,其原始申请人是夏普公司 。这源于三安光电发展中,技术路线的历史与取向 。
在业内看来,有别于华灿光电注重自我培养、自主研发的技术体系,三安的技术路径,则具有鲜明的技术引进与合作取向 。
从收购美国Luminus、参股台湾璨圆、携手SSC成立子公司、到成建制地引入技术团队,购买夏普发明专利 。三安在技术投入上的费用比例虽然不低,却与华灿有着迥然不同的方向选择 。本次涉诉的两件专利,正源于2018年12月的夏普转让 。
类似LED芯片制造这种科技行业,专利纠纷本属常态,无论事实上侵权与否,自有专利鉴定与司法机构进行裁定 。但更为有趣的是,涉诉的ZL02142952.9专利,申请于2002年,已经是历时十八年,即将过期的老专利了 。
对于这样一款专利,三安完全可以在更早的时间点进行诉讼,却单单选择在即将过期之时发难;三安可以状告业内多家芯片企业,却偏偏选择行业排名第二的华灿进行诉讼,这种看起来有点非常规的操作,其背后的原因,恐怕远超专利诉讼之外,而另具题外深意 。
这场诉讼的背景,既是中国LED芯片行业走出周期底部,迎来供需拐点的时刻;也是双寡头同时大力布局,谋求高端业务的时刻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很难理解三安的“非常规操作”,也很难理解Duopoly状态下,双头竞争的逻辑 。
周期末段,行业触底
【三安与华灿之争,双寡头市场的必然理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一切研究的前提 。对于三安光电而言,如果有意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发起诉讼 。其实是一步顺应行业周期的好棋 。
2017年,由于上一轮小间距LED的需求驱动,LED芯片的需求走旺 。看到价格上涨的行情,大陆厂商在2017-2018年集中扩产,结果导致2018年供过于求,LED芯片价格应声而落,进入下降周期,行业利润率随之走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