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哈尼族的习俗

哈尼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 。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 。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 。自称多达30余种 。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

哈尼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哈尼族的习俗

文章插图
哈尼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哈尼族的来历习俗
哈尼族的历史渊源
对哈尼族的历史渊源 。民族学和历史学界大致有四种观点:①东来说;②两向族源多种文化融合说;③红河两岸土著说;④“氏羌系统”南迁说 。
东来说以滇南地区部分哈尼族采用父子连名谱系追根溯源到南京应天府柳树湾 。或山西、河南、江西、贵州等地 。并以此为依据 。认为哈尼族与汉族的渊源同出一辙 。
两向族源多种文化融合说认为今天从事山居农耕的哈尼族是“由青藏高原南下的北方游牧部落与云南高原北上的南方稻作民族——夷越融合而成的新型稻作农耕民族” 。就族源论 。“当是双向的、复合的 。即南方土著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汇与融合” 。就文化论 。是一种“南方夷越海滨文化与北方游牧部落的高原文化的化合体 。”(史军超《哈尼族与“氏羌系统”》 。载云南《民族文化》1987年第5期) 。
红河两岸土著说以出土文物为证据 。认为哈尼族系红河地区的土著 。与西北高原民族毫不相关 。(孙官生《论红河流域是早期人类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载《红河文物》1986年第3期 。)“氏羌系统”南迁说是比较流行的观点 。它认为哈尼族同今天云南省境内十几个彝语支系的民族一道 。其主流均同源于古代氏羌部落族群 。
哈尼族的婚礼
每逢“扎勒特”(十月年) 。各地哈尼族的姑妈 。娘娘及所有出嫁了的女子都要回娘家来 。与父母兄弟同度佳节 。借以追认血缘祖根 。娘家亲人制作丰美的食品以盛情款待 。按照哈尼族男女分桌进食的传统风俗 。女主人特意为回娘家的姑妈、娘娘们单独设宴 。众女面对着满桌可口的食品却羞于下筷 。女主人便将一片芭蘸叶铺在各人面前 。随即将桌上的各种美味一一拣到芭焦叶中 。请客人尽量享用 。在女主人的盛情面前 。客人只好拣起一片食物好象正在吃 。其实 。她并没有吃 。而是把食物巧妙地捏在端饭碗的两个手指问 。表示懂礼 。如赴宴女子大口进食 。将成为世人的笑柄 。哀牢山部分地区的哈尼族与汉族同度春节 。节日或“阿玛拖”(祭护寨神)期间 。全村各户纷纷置办丰美的食品 。端于街心(村中) 。在古朴雄浑的铓鼓声和欢乐的歌声中开怀畅饮 。同食共乐 。满街心一字成行的丰美宴席实为奇观 。世人将其称为“街心宴” 。哈尼语谓之“多角角”或“资乌都” 。意即轮流互饮(酒) 。
在红河一带奕车人男女青年社交择偶活动中 。还有一种奇妙的恋爱宴会 。当地哈尼语称作“阿巴多” 。“阿巴多”多在“十月年”期间举行 。经同村的一群男青年商议 。邀请远村一群姑娘于某日夜晚前来“阿巴多” 。届时 。一二十位妙龄女郎整装一新 。手持火把来到男方村赴宴 。男青年们见姑娘们应邀赴宴 。欣喜若狂 。便在一间灯烛通明的公房里 。摆开数张八仙桌 。桌面上摆满了大块腊肉、干巴、清蒸鲤鱼、腌鸭蛋、大块煎豆腐、大块粑粑 。煮大公鸡 。能上桌面的各种菜应有尽有 。准备就绪 。宴会开始 。男女青年配对入席 。桌外有一位风趣的斟酒人 。给每人面前的酒杯里盛满酒 。随即 。伙子头和姑娘头先举杯互相对唱敬酒歌 。互相敬酒 。然后一一互唱互敬下去 。当一对男女相互敬酒之际 。其余各对则相互敬菜唱歌 。酒过三巡 。东方欲晓 。姑娘们便要告辞回去了 。伙子们用芭蕉叶包扎好各种美味 。分别送给站娘们在半路上吃 。并定好到姑娘村还“阿巴多”的具体时间 。姑娘们这才脚踏青霜消失在山路尽头 。